孩子有情緒一定要共情?這些情況並不適合共情,父母別搞錯
鄰居一位媽媽這兩天為上幼兒園的兒子焦慮不已。她兒子已經中班,可是經過一個暑假不適應了,每天哭鬧。她早上上班前把兒子送到幼兒園,小孩哭鬧得厲害,怎麼安撫也不管用,每次她都落個“倉皇而逃”。
她還吐槽説:
怎麼育兒文章裏學來的共情技巧都沒用?平時用着還有點用,現在關鍵時候卻失效,太氣人了。
一聽她這話,我是非常有共鳴。我也經常用“共情”,因為育兒書裏都説要有同理心,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安撫孩子情緒共情最管用。同樣,我也覺得這個方法有時有用,有時沒用。後來我知道“共情”雖好,但生活中不需要時時刻刻都用到好的育兒技巧。
什麼時候才需要跟孩子共情呢?
建議在我們有把握的時候,我們認為有必要的時候,或者那件事確實有好好講一下的價值,才跟孩子共情。
這個範圍太主觀,不好界定,那我們知道什麼時候不適合共情,排除這些情況就好了。
一般來説,有4種情況是不適合共情的。
1,趕時間的時候
比如上面説的媽媽,她是上班前送孩子去幼兒園,每次都是趕時間的狀態,這個時候就不要跟孩子共情了。
着急趕時間,孩子又鬧,共情時雖然嘴上説着理解他的話,但是我們的神情可能早就露餡了,還會時不時地看世界。當我們的表情、語氣都不耐煩,孩子也會敏感地覺察到這些,覺得我們不是真的要幫助他,他可能更不配合了。
因為他有壓力,感覺媽媽隨時要離他而去。當他感覺不到我們的支持,可能就會“作給你看”,發泄他不安的情緒。(所以不是孩子真的作,而是這時候他更加不安了。)
孩子越“作”越厲害,加上時間上的壓力,我們也會變得有情緒,會覺得:“唉呀,我好話説盡了,你還不領情,還故意作……”最後可能大人小孩情緒都失控。
所以,這種情況下不如老老實實跟孩子説:
我趕時間上班,不能遲到。你必須配合,如果你有什麼想法,等下午放學了,我們吃飯的時候好好聊。
(或者睡前講完故事的時候聊,這個根據自己家傳統定。)
這樣,只要保證事後有專門時間跟孩子解釋這件事,消化孩子心裏的負面感受,讓他的情緒有着落就好了。
2,有他人在的情況下
這個一般是家有二胎,兩個孩子鬧矛盾的時候。
兩個孩子吵架,我們共情一方,與這個孩子建立情感聯結,帶着同理心去傾聽,那另一個孩子就受了冷落,他會認為我們偏心不公平。所以兩個孩子起爭執的時候,不要用共情來處理。
不共情任何一個孩子,不是説完全不聽孩子。當然還是要聽孩子説話,讓每個孩子都有説話的機會,然後引導兩個孩子互換角度,從對方的角度去看這件事,這樣就把這個事變成培養孩子同理心的機會,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外人在場時也不適合共情。比如家裏老人在,兩代人育兒觀念不同,老人會不理解:“你怎麼這樣教呢?怎麼這麼溺愛孩子呢?”
這樣的壓力讓我們很難靜下心來傾聽孩子。遇到這種有干擾的情況,最好把孩子帶開,或者等到跟孩子一對一相處時再説這個事。
有他人在,不適合共情就不用苛求自己,心裏有數就行了,能少説幾句就少説幾句,事後再跟孩子解釋、討論都沒問題。
3,孩子確實做得不對,該立規矩時
女兒小時候有一次帶她去一個同學家玩,那是第一次去別人家,臨走時女兒看上同學家一個玩具,非要帶走。同學當然客氣大方送孩子。可“拿別人家東西”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我得乾脆地拒絕她。
如果這個時候我用共情解決問題,那就太囉嗦。比如我説:“哦,你喜歡這個玩具啊,你很想帶回家。”這話一出,孩子會覺得“對啊,我就是這麼想的,我就是要帶走”,孩子覺得我理解她了,但是接下來我又堅決制止她的行為,這就在她心裏製造了矛盾。
因此遇到確實不能做的事,一開始就跟孩子講明白,這個事不對,不能這樣做。
當然孩子會鬧,這個時候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解決。比如拿出自己的一個玩具,跟別人家那個玩具説再見。這種假象遊戲孩子一般都喜歡,很容易接受。
該講規則的時候就要講規則,不要用共情拖泥帶水,否則適得其反。當然,之後我們還要想辦法幫助孩子遵守規則。比如在飯店不讓孩子奔跑打鬧,就要準備一些讓孩子打發時間的東西,比如紙筆,書本,手工玩具等等。
4,父母自己狀態不好時
我們都有累的時候,有情緒糟糕的時候,這個時候不要勉強自己去共情。
自己狀態不好,還要去感知孩子的情緒,要有同理心,還要腦筋轉得快,幫孩子解決問題,這個要求太高了。這種時候不如直接跟孩子説:
對不起,我現在很累,我需要休息一會兒,我等下來幫助你。
或者:
對不起,我現在心煩意亂的,你可以先説你的事,但給我點時間想一想,我想到後再找你。
心情不好的時候,很累很忙的時候特別容易失控,跟孩子槓上。千萬不要在這種時候跟孩子槓上,因為可能説出一些傷人的話。所以事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有情緒,控制好,跟孩子説明白。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不容易,可以用點小儀式來幫助自己。比如家裏有個“休息角落”,“思考角落”,狀態不好時就專門去那個角落待着。也讓孩子看到我們確實不太好,需要“充電”,説不定這樣反而能讓孩子安靜下來。
如果孩子仍然需要幫助,“充電”時儘快調整好狀態,然後回來幫助他,別冷落孩子。
理解孩子不容易,做有同理心的父母很難,不要要求自己完美,做真實的父母就好。有時候誠實地告訴孩子我們感受和處境,孩子也能諒解我們,理解也是相互的。
話説回來,既然我們知道控制情緒不容易、理解那麼難,對孩子的要求就不要那麼高,不要事事都要求孩子做得好,只要大方向不偏離,孩子總會進步的。
做父母,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