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最大的交易之一,大眾入股江淮與國軒高科的傳聞於5月29日正式官宣。
5月28日,大眾中國與國軒高科在北京簽署協議,大眾汽車將投資約1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7.2億元),收購國軒高科26.47%的股份併成為其大股東。
5月29日,江淮汽車對外發布關於安徽省國資委、大眾中國投資、江汽控股簽署《關於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增資之意向書》的公告,稱經各方同意,由大眾中國投資通過增資方式獲取江汽控股50%的股權,安徽省國資委仍持有江汽控股其餘50%的股權。此外,大眾汽車集團將增持其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
對於兩位合作伙伴,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博士表示:“大眾汽車集團攜手實力強勁、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進一步推動集團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
毋庸置疑,大眾在華電動化戰略,是此次合作的核心。
▼
“強勢”的大眾與“弱勢”的江淮
“激進”,是外界給大眾集團此前制定的電氣化戰略所貼上的標籤。
根據其規劃,2025年,大眾集團計劃向中國消費者交付約15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2020和2021年,大眾集團將推出15款純電動車型和18款混合動力車型,到2029年,大眾集團將推出至多75款電動汽車和60款混合動力汽車。此外,大眾還提出2020年-2024年將向混合動力、電氣化和數字化領域投入600億歐元(摺合人民幣4746億元),其中3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610億元)將用於電氣化領域支出。
此前因為戰略判斷以及深陷“排放門”,導致大眾在電動汽車上趕了個晚集。特斯拉的迅速崛起讓大眾倍感危機,“避免成為另一家諾基亞”已成為大眾內部的共識。
警鐘已經敲響,大眾“激進”在所難免,而中國市場被認為決定着大眾的未來。
一方面,作為新能源戰略主戰場之一,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佔據了全球220萬輛銷量的56%,不止大眾,各大車企在華電氣化相關佈局進一步加快,試圖先發制人。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依舊是大眾集團的“利潤奶牛”。根據大眾集團發佈的數據,2019年,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423.36萬輛車,佔大眾集團全球銷量1097萬輛的38.6%,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公司為大眾貢獻了44億歐元的營業利潤,佔大眾全年營業利潤的25.88%。
大眾“激進”的電氣化戰略,主要是在中國市場推進,但其在華的新能源汽車表現一直不佳,不管是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銷量並不算出色。
“上汽集團和一汽集團,似乎更願意傾向於目前的燃油車市場,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全面轉型新能源的願望,這與大眾集團的方向不太一致。”汽車分析師任萬付表示,在這兩家合資企業中,相對強勢的中方更具有話語權。
為了利益最大化,大眾一直有提高合資公司股比的訴求。自從2018年中國放寬汽車企業外資股比限制後,迪斯曾透露出大眾想要提高在華合資公司股比的計劃,但其並未透露會是哪一家合資公司。
業內認為,成立於2017年的江淮大眾,時間最短,而江淮和上汽、一汽相比,也更為弱勢,江淮大眾最有可能改變合資股比。
事實如出一轍。雙方各持股50%的江淮大眾,經過此次增持後,大眾中國的持股比例將達到75%。大眾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思翰表示,大眾將擁有江淮大眾的完全管理控制權,基於MEB平台的電動汽車生產工作將於2023年在江淮大眾進行。
不“強勢”的江淮,更能幫助大眾在華加速推進自己的電氣化戰略。近年來,江淮汽車的銷量、營收等不斷下滑,連續三年扣非淨利潤為負,兩者的合作,大眾將更有可能是掌握話語權的一方。
大眾的電氣化戰略也會向江淮大眾投注更多資源。根據安徽省國資委、江淮汽車與大眾中國簽署的《關於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增資之意向書》,大眾集團將向江淮大眾導入大眾集團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合資公司將逐漸擴大規模併力爭在2029年間達到年產量35萬-40萬輛,項目總投資額預計達到約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9.3億元)。此外,江淮大眾預計將於2025年前再推出5款純電動汽車,同時建立和完善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
“很榮幸大眾汽車集團能夠參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發展進程,實現對電動車產業鏈上中國企業的直接投資。此次投資將進一步深化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實現本土化及可持續移動出行的戰略,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也將給予大眾汽車集團更多機遇。”馮思翰表示。
▼
電池為王
入主江淮汽車的同時,大眾也成為國軒高科最大的股東。
根據協議,國軒高科未來將成為大眾集團的認證供應商,向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供應電池產品。
不過,雙方的合作,並不侷限於電池供應,還將在電池技術開發領域深入合作。
電池技術是電動汽車躋身主流的關鍵所在。不少跨國車企在加速電動化的道路上都曾受到過電池供應不足的掣肘,大眾也不例外。僅在亞洲市場,大眾集團對電池的需求從2025年開始將增至每年150GWh,而當前大眾在中國市場的電池供應商只有寧德時代,位於德國的自建電池工廠還不能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其電池產能缺口和供應鏈風險依然存在。
國軒高科,是大眾集團在中國的最佳選擇。
公開資料顯示,國軒高科2019年位列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三,主要提供磷酸鐵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兩大動力電池類型,磷酸鐵鋰和三元目前佔據行業主流,磷酸鐵鋰的特點在於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和資源消耗成本較低,而三元電池的優點在於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長,但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在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上,國軒高科為2.9GWh,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寧德時代,現已完成磷酸鐵鋰單體能量密度190Wh/kg的產品升級。而國軒高科目前擁有合肥、南通、廬江、南京、青島、唐山等多個生產基地,按照其規劃,2022年產能將達到50GWh,具備滿足大眾對於動力電池的技術產品、產能規模、產業鏈把控等需求。
入股國軒高科,有利於大眾集團為其電氣化戰略在中國落地打好基礎。作為江淮汽車的主力電池供應商,大眾與江淮、國軒高科未來有望形成“大眾-江淮-國軒”三位一體的新能源戰略合作團體,發揮協同效應,降低生產成本,不出意外,低價更具競爭力的大眾電動車將會很快出現。
不過,根據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後,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為18.2%,為國軒高科第二大股東,雖然大眾中國將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但李縝及其一致行動人仍然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李縝則認為,與大眾的合作,對於國軒高科來説,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將進一步增強國軒高科在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力;外資車企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攜手同行,開創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合作新模式。
在全球車企電動化轉型的大趨勢中,誰也不願被電池卡住命運的咽喉。在大眾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之時,戴姆勒也計劃投資中國電池企業孚能,參與後者4.8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旨在加大電動汽車生產的同時,保持穩定的電池供應。
依託動力電池的穩定供應,接下來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產品將會接踵而至。大象轉身難,一旦下定決心,必是全方位出擊。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