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貧窮的韓國如何完成原始積累,搖身一變成為發達國家?
朝鮮戰爭結束以後10餘年,韓國一直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1960年,韓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70美元,甚至低於一些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
朴正熙
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上台後,首要目標就是大力發展經濟,解決國內的貧困問題,擺脱對美國援助的嚴重依賴。但此時韓國既沒有資金,也沒有外匯,拿什麼來發展呢?
朴正熙(左三)
1962年,美國在西貢成立軍事援助司令部,越南的戰火愈演愈烈。為了獲得美國的支持,朴正熙政府主動要求出兵越南。隨着南越局勢逐漸惡化,美國也需要亞洲盟友來代替美國士兵上戰場流血。
韓國士兵在越南
美韓雙方一拍即合,經過多輪談判後。從1965年到1973年,韓國先後派遣第9步兵師(白馬部隊)、陸戰2師(青龍部隊)和首都師團(猛虎部隊)赴越南參戰,累計人數超過30萬。人數僅次於美國,居參戰國第二位。
韓國士兵在越南
經濟上的因素是韓國積極出兵越南的重要原因。美方支付給駐越韓軍士兵的津貼為平均每月37.5美元,而韓國士兵在國內獲得的津貼每月只有1.6美元。
除了供應駐越韓軍的後勤物資以外,還包括一部分美軍和南越軍所需的物資,以及南越農村建設、治安、救災等物資,韓國也要求美方也從韓國企業採購。
韓國士兵在越南
在韓國出兵越南期間,駐越韓軍從美方獲得的津貼、對南越的軍需品出口、韓國企業在南越的勞務收入,這三塊直接經濟收益就達到了10億美元之巨,還不包括美國同期對韓國的無償經濟援助。
韓國士兵在越南
在所謂“越戰特需”的刺激下,韓國的出口導向經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賺取了鉅額外匯。可以説韓國充當美國僱傭兵,利用越南戰爭這個機會大發了一筆“戰爭橫財”,挖到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桶金。
另外,在美國表示很難增加援助的情況下,韓國還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並加快了日韓關係正常化的談判進程。
簽訂《日韓基本條約》
1965年,經過14年總共7次的談判,韓國與日本簽訂了《日韓基本條約》,實現了兩國外交關係正常化。雙方在戰後賠償、經濟合作等問題上也達成了一致。
日韓關係正常化
按照條約內容,日本向韓國提供3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和2億美元的長期低息貸款,另外還包括3億美元的民間商業貸款。韓國總共獲得了8億美元的大禮包,而當時韓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有大約20億美元。
浦項制鐵公司
京釜高速公路
韓國將來自日本的鉅額金援主要用於大型基礎項目建設。其中,光是建設浦項制鐵就耗資1.1億美元,建設昭陽大壩花了4000萬美元,建設京釜高速公路用了700萬美元,以上基礎項目建設還大量利用了來自日本的先進技術,其餘的資金則用於進口原材料、發展農業和漁業、改善鐵路系統等領域。
韓國經濟發展
越戰特需和日本援助這兩大資本來源,使韓國的經濟發展完成了原始積累,成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經濟起飛的助推器。從此,在短短二十年間,韓國就奇蹟般的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達到了平均每年8%,順利完成了從貧窮的農業國到發達的工業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