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捱揍和從不被揍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點兒

俗話説“棍子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其實在農村裏比較常聽,相信很多生活在農村裏孩子幾乎能看到被自己父母捱打小孩,而且農村思維性也是比較不會考慮太多,但也有人反對打孩子,所以就有人好奇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好呢?其實這些都有考究,那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經常捱揍和從不被揍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點兒

首先就是性格上的差異性發,小孩子犯錯之後,有些家長几乎都只是口頭上批評下,但是孩子都會左耳進右耳出。自然有很多孩子是不會那麼記性。而捱打之後的孩子,稍微會比較記性,因為身體上痛處容易讓他比較記性。所以也會比較害,也是避免下次重蹈覆轍。

經常捱揍和從不被揍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點兒

還有就是承受能力,我們現在經常都會聽到小孩因為承受什麼小小的壓力就想着尋短見,這樣是因為寵溺而成,畢竟沒受過什麼苦温室嬰兒,所以承受外界能力的時候會比較差。而犯錯就捱打的小孩,犯錯之後也容易選擇逃避, 而且在隱瞞的過程中也在承受着愧疚與壓力,而且還會對捱打產生了恐懼。

經常捱揍和從不被揍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點兒

其實説這些都是有好有害處,孩子長大點之後都會稍微比較記性一點,其實還可用懲戒的教育來替代棍棒教育。就因為在孩子犯錯之後,要是讓他意識到自己錯誤帶來有什麼後果,讓他自親自去接受,讓自己該怎麼去彌補過錯,這種方式還是比較可見,這樣也不是一頓能捱打能解決。

經常捱揍和從不被揍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點兒

其實這些都是得看每個人教育的方式,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所以使用教育的方式自然也是要對應,對此你覺得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59 字。

轉載請註明: 經常捱揍和從不被揍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點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