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魯西北鄉村的美麗變形記-鄉村振興的“西店經驗”為何可貴
端午粽飄香,武城縣李家户鎮西店村200畝桃園裏,紅彤彤的龍峯桃掛滿枝頭,果香也沁人心脾。6月25日下午3點多,從濟南迴當地孃家過節的郭新慕名而來,剛摘兩個就忍不住咬了一口,“真脆真甜!”她由衷誇道,“我自己先吃個夠,再帶一些回去送朋友。”
“接下來的20天,可能是今年最忙的。”果園的負責人朱玉斌這個假期大部分時間要在路上奔波了。昨天一趟濟南和一趟淄博,今天跑了兩趟德州,直到下午4點多疲憊的朱玉斌才回到村裏的人才公寓吃上“午飯”。他是一名“新西店人”,這得從他的哥哥朱玉國説起。
省級貧困村西店村在武城縣城西南10公里左右,有村民151户、436人,耕地900畝,2015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户51户,是一個很普通但又很典型的魯西北鄉村。2015年初,46歲的山東理工大學校辦工作人員朱玉國成為省派西店村“第一書記”,村裏近年來的變化很大程度上由此發端。當時52歲的李福祥已擔任西店村黨支部書記近20年,很有經驗,班子在村裏有一定威信,想帶領大家脱貧致富但苦於找不到好的門路。眼界思路更開闊的朱玉國一來到,他們沒有掖着端着,很快組成一個“最強幹事組合”。
兩個人各有優勢,但並不盲目自信。共識是,扶貧上項目,一定要找懂技術懂市場同時還要有情懷的“專業人士”帶動。他們“三顧茅廬”請來周邊有名的“牛經紀”陳海昌,成立祥牧養殖專業合作社,吸引有勞動致富願望的15户貧困户入社參與肉牛養殖項目,從2015年度3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中按每户5000元補助,不到一年出欄29頭,每頭純收益3500元。這個項目至今仍運作良好,已脱貧的養殖户楊豔紅告訴記者,去年她養了9頭牛,純賺5萬多元,今年丈夫也回來參與,一共養了20頭牛。在外闖蕩的村民衣金果成立祥發種植專業合作社,31户貧困户同樣按每户按5000元補助入股了豆芽種植項目。種糧大户陳慶祥成立祥隆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糧食種植户提供統一服務。這幾個合作社都是由村黨支部領辦,便於監管指導扶貧資金的使用,但具體經營管理由這些能人負責。
李福祥的一輛小麪包是兩人“座駕”,到處找資金、尋技術、跑項目,馬不停歇。在派駐單位山東理工大學和上級黨委政府支持下,多方聯繫積極引進新的特色產業和品種,與臨朐縣山旺鎮林果科學研究所、河北一家中草藥企業、濰坊一家生物企業開展合作共建;流轉土地後,聯合果樹種植户陳海柱成立祥慧種植合作社,利用爭取的中央財政整村推進專項扶貧資金100萬元,上馬200畝12萬棵西府海棠種植項目,整合2016年度專項扶貧資金30萬元和省財政扶持特色種植項目資金100萬元,完成200畝“龍峯桃”、100畝“理工梨”和林下150畝的中草藥種植園建設項目,“這3萬多棵果樹是我和朱書記在專家指導下,帶着村民們一棵棵種的,哪一棵不規範,都要拔了重種。”李福祥説。
貧困村摘帽了,貧困户脱貧了。然而此時,兩年的“第一書記”任期也到了,2017年4月朱玉國返回派駐單位。李福祥坦陳,這段時間從來沾着枕頭就睡的自己整宿失眠,特色種植園剛剛成型,後續支出巨大卻暫時還沒有多少收益,一旦失去村民信任就會前功盡棄。他忍不住多次去找朱玉國交流:“平台已經搭建起來了,西店村的發展處在關鍵時刻,不進則退。”“產業振興需要人才支撐,人才需要舞台,這是長期的關鍵性的。幫扶有任期但無限期。”朱玉國同意他的觀點,他希望能幫助西店村建立產業與人才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2017年底,在朱玉國的推薦下,原本在淄博從事電子產品銷售的朱玉斌來到西店,經過考察協商他成為300畝“龍峯桃”“理工梨”特色種植園區的承包人,同時獲聘成為武城山東理工大學特色種植技術轉移中心副主任。按照協議,朱玉斌將承擔起每畝每年10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以及向村集體繳納每畝每年最高500元的管理費用。又經過三年的努力,特色種植園今年不僅見到了“回頭錢”,去年村民在此務工就獲得了40多萬元的收入。
2015年村裏起草的《西店村生態村發展規劃》計劃要打造一個生態循環產業鏈,建設“美麗西店,生態家園”。在產業推進中,像豆芽種植的副產品“豆皮”,可以作為飼料;養牛項目中回收的牛糞可生產沼氣,有機肥供應果樹。從2016年開始,他們開展了美麗村居建設。李福祥告訴記者,西店150多户村民有200多處宅基,除了存在一户多宅現象,還有很多老宅空心化,成了斷壁殘垣。經過整頓,無證宅基收歸村集體,有證的仍歸原主但統一清理,全部復耕種上各種果樹苗木,由所有者管理收益。這樣全村共清理整合60多處廢棄老宅和宅基地,共計約50餘畝,同期平整坑塘50餘畝。記者來到時,藕塘中碧綠的荷葉,潔白的荷花相映成趣,下面開展藕、魚、小龍蝦等混養。藕塘承包人張愛榮説,因管理到位,她家蓮藕、小龍蝦質量好,僅周邊飯店便供不應求。
過程中李福祥也想借助相關土地政策,將整理出來的耕地作為指標交易迅速回籠資金,但因為宅基散落全村,不符合“達到成方連片30畝”的政策,為此他向上級提過不少建議。雖然後來建議被部分採納,政策改為達到10畝即可,但西店村沒有享受到這一政策紅利。李福祥並不氣餒:上級惠民政策有很多,這個不適合還有其他的。近幾年村裏還爭取了旅遊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資金200多萬元,提升了村容村貌,實現了户户通,建設了採摘園、垂釣區、民俗文化館、特色民宿、公廁等,為進一步開發鄉村旅遊打下基礎。西店村被列入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功能拓展型試點村、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國家森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省級聯繫點等,去年村集體年收入達到25萬元,
“西店村的產業項目能夠引進來、留得住並發展好,這是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人才、一以貫之走綠色發展之路的結果。行政干預過多,上項目説一不二,實施過程中顛三倒四、吆五喝六,結果卻七零八落的情況並不少見。”李家户鎮黨委書記盧遠飛認為,沒有區位、資源等特殊優勢,西店村的發展是這些人踏踏實實幹出來的,經驗做法具備可複製性,顯得尤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