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累計760餘萬對當事人辦理婚姻登記;近年來離婚率始終保持平穩;2019年異地結婚登記中長三角通婚佔據多數……
這些數據,和上海每一個家庭都息息相關。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愛與記憶,濃縮在這一個個看似簡單的數字當中,匯聚成一條蔓延70年至今的温暖河流。
資料圖片
4月29日,上海市民政局在滬正式發佈《2020年上海市婚姻數據年度報告》。《報告》首次披露了1950年至2019年間的上海相關歷史婚姻數據,其中1950年至1979年期間的上海婚姻數據,系民政部門近年來通過對上海婚姻登記歷史檔案數據進行補錄獲得。
這也是為了紀念《婚姻法》頒佈70年。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婚姻是家庭的基礎。1950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正式頒佈,70年來,《婚姻法》見證着上海乃至整個中國的時代變遷和社會的轉型發展,從弘揚孝親、敬老愛幼,到夫妻和睦、家庭和諧……
此前,上海的婚姻數據並未單獨以《上海市婚姻數據年度報告》的形式發佈過。大江東工作室細細研究2020年這首份《上海市婚姻數據年度報告》,觀察到這些數字背後幾代人的婚姻生活——
原來,上海的離婚率並沒有“步步高”
婚姻登記是一項基本公共服務,與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
據統計,1950年至2019年的70年間,上海民政部門累計為上海760.63萬對當事人、1521.26萬人次辦理了婚姻登記。
每年在上海,約有10萬對當事人,選擇直面婚姻。
僅2019年,上海民政部門便辦理結婚登記9.87萬對。其中,內地居民結婚登記9.74萬對,涉外及涉港澳台居民、華僑結婚登記0.13萬對。
當然也有峯值。統計顯示,過去70年來,上海每年辦理10萬對以上結婚登記的年份,分別出現在1979年至1990年和2003年至2018年兩個期間,峯值出現在1981年,為29.07萬對。
上世紀80年代的上海。資料圖片
請回答1981——為什麼70年來,峯值偏偏出現在1981年?這一年有什麼特別?
“1981年這個點有偶然因素,但從大趨勢上看,上世紀80年代初結婚數的確居於高位。主要還是人口結構的原因,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峯出生的人口,在上世紀80年代正好進入婚姻年齡,所以那時出現了結婚、生育的雙高峯,於是有了一個相對高峯的結婚潮來臨。”上海社會科學院性別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包蕾萍分析。
有結婚,也會有離婚。
近年來,老有各種輿論流傳,“身邊離婚的人越來越多”“年輕人閃婚閃離不當回事”,不過,數據可沒那麼説。
2006年以來,除2016年出現最高值為5.71‰之外,上海離婚率基本保持在3.32-4.87‰的區間內。這表明,起碼在過去近14年以來,離婚率未曾出現大幅度起伏波動。
如2019年,上海辦理離婚共有6.17萬對,離婚率4.24‰。其中,按解除婚姻關係途徑分類,上海民政部門離婚登記5.49萬對,法院生效判決或者調解離婚0.68萬對。
倒是另外有一個變動,挺有意思。統計顯示,從選擇離婚辦理途徑上看,1985-1998年期間,本市法院判決和調解離婚數大於民政部門登記離婚數,而1999年以後則正好相反,民政部門登記離婚數大於法院判決和調解離婚數。
看來,隨着時代發展,人們對離婚的態度,倒真是越來越豁達了。也對,還是要好聚好散……
原來,長三角一體化是有“婚姻”基礎的
過去,説起上海人的婚姻生活,全國人民老有一種印象,上海人不愛嫁/娶外地人。
過去如何不好説,不過,最起碼在如今,數字披露的事實是,並非如此。
統計顯示,在2019年上海辦理結婚登記的9.87萬對新人中,屬於異地結婚登記的有39951對
,即指在上海民政部門結婚登記機關辦理的當事人一方為上海户籍,另一方為其他省市户籍的內地居民。
“上海是開放的城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上海的城市精神。從流動人口占比來説,北上廣都居高位,所以你看到的數據、看到的變化,都是客觀存在的。”包蕾萍坦言,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上海,異地結婚登記早就是大趨勢,“這個異地,還只是户籍和非上海户籍的結婚登記,如果算上新上海人,比例會更高。上海本身就是移民城市,如今只是新一代人在繼續延續着老一輩上海人的海納百川精神。”
在這當中,還屬地緣相近、經濟相連、文化相親的長三角地區年輕人們最受上海婚姻市場的青睞。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資料圖片?
《上海市婚姻數據年度報告》,當真是越讀越有趣。《報告》首次披露了2019年“長三角異地結婚登記數據”,即在上海民政部門結婚登記機關辦理的當事人一方為上海户籍,另一方為江蘇、浙江或安徽省户籍的內地居民結婚登記數據。
統計顯示,2019年上海辦理異地結婚登記39951對。其中,當事人一方為長三角地區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登記數量共有17456對,佔全部異地結婚登記總數的43.69%,占上海內地居民結婚登記總數的17.92%。在全市辦理的異地結婚登記中,數量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
相關專家表示,
長三角三省異地結婚登記數始終排在上海與全國各省異地結婚登記數的前三位,佐證了長三角三省一市“地域相近、人文相親”的家庭融合特徵,是長三角一體化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反映。
看來,如今正全面展開的長三角一體化推進工作,是真真正正有着“婚姻”基礎的。
婚姻數據,是社會多稜鏡的重要側面
為什麼要編制《2020年上海市婚姻數據年度報告》?
上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5月1日是新中國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佈70週年。為紀念這部誕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頒佈)之前、對上海市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法律的實施,自2020年起,上海市民政局將每年發佈上海市婚姻數據年度報告。
的確,瞭解婚姻大數據,能夠更好地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上海公共政策制定服務,進一步加強法治政府和服務政府建設,增強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透明度。
時間是一條河。編制《報告》,人們得以回顧《婚姻法》走過的這70年,那些歷史上的曾經,既體現在《報告》中,更封存在一代代中國人、上海人的記憶當中。
比如,《報告》中特別註明,歷年婚姻數據從1953年起相對準確,結婚率的首次計算也自1953年起。那是因為,1950年5月1日新中國首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佈之後,上海市民對這部法律的知曉率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當時存在着大量事實婚姻,並且1953年開始第一次人口普查,數據從1953年起相對準確。
再比如,隨着時代的發展,“涉外及涉港澳台居民、華僑結婚登記”數據與“法院判決和調解離婚”數據自1985年開始單獨統計。而在1985-2019年期間,“涉外及涉港澳台居民、華僑結婚登記”數最低值出現在1985年,為0.08萬對;最高值出現在1996年,為0.31萬對。2019年比1985年增加0.05萬對。
婚姻數據,是社會多稜鏡的重要側面,可見一斑。
當然,公佈《報告》,更能為公眾提供權威的、準確的數據。僅以結婚率和離婚率的計算為例,之前網上有人對結婚率和離婚率的概念不清楚,把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的數量之比,誤以為是離婚率,自然會得出錯誤結論。
政府服務的透明度是影響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今,上海發佈婚姻數據跨前一步主動為公眾服務,對經濟領域中生產和消費的細分行業研究和預測、對公共政策制定部門、對研究公共管理、人口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專家學者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術問題,均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