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譚松韻媽媽被撞案營銷:別拿流量玩法踐踏司法嚴肅性

圍觀庭審直播,既不宜抱着吐槽影視劇的娛樂化心態,也不能包藏刷流量的私心,不能用輕佻的流量玩法踐踏司法的嚴肅性。

借譚松韻媽媽被撞案營銷:別拿流量玩法踐踏司法嚴肅性

截圖來自微博

近日,演員譚松韻的母親被撞身亡一案公開開庭審理,備受關注。此次庭審的直播播放量超千萬,傳播度甚廣,而圍繞庭審的很多細節和犯罪嫌疑人的家庭背景,更是讓此事件連續多次衝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而在網上,各種“內幕説”、“陰謀論”也借勢抬頭。在有些大V的渲染下,該案似乎“貓膩多多”、“‘爹’影重重”。

事實表明,有些人在藉此帶節奏。9月2日,@微博管理員發佈消息稱,在譚松韻母親被撞案中,有個別賬號搬運其他平台有悖基本事實的內容進行惡意營銷,對相關賬號進行禁言三個月和永久禁言的處理。經與庭審視頻記錄進行比對,有4個賬號發佈的內容均與事實不符,因發佈不實信息且性質惡劣,依據微博社區相關規則,予以永久禁言。其中包括粉絲數高達1017萬的賬號@圈內扒爺。

此外,@譚松韻後援團作為官方粉絲組織,非但不能正向引導粉絲以理性客觀的態度支持明星,反而發佈有悖事實、煽動情緒的內容,擾亂社區秩序,鑑於其隨後主動刪除了有關內容並作了聲明,給予禁言三個月的從輕處罰。

僅看一些臆測的內容,很多人就開始義憤填膺——沒成想,原來所謂的“內情內幕”只是營銷號的杜撰。

而這,足以引發公眾對正當庭審監督與借力營銷邊界的審思。

帶節奏的多了,基於事實的判斷就會少了

因為有名人效應的加成,有肇事司機身份背景傳言的“撩撥”,公眾對此案的關注熱度,遠非那些普通肇事案可比。

而當地法院直接上網直播,以陽光司法去直面與回應民眾對辦案不公的疑慮,也是正確打開方式。事實證明,庭審直播的圍觀人數能達到千萬級,也讓該案成了一次難得的普法良機。

整個法庭審理長達9個多小時,當地公訴機關、被告人以及譚松韻作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多方之間進行了觀點的碰撞、對質和反駁,對這起關注度很高的案件而言,也滿足了民眾的知情權。

庭審原本是個專業性極強的司法審判過程,但是在這起案件被直播的同時,有些自媒體號卻藉由其中的某些細節故意帶節奏、歪曲事實、過度解讀,讓許多不明真相的網友跟着懷疑辦案的不公,擾亂了輿論環境。

如果該案的辦理確實藏污納詬,那質疑也在情理之中。問題是,看過庭審過程全程就會知道,許多所謂的“疑點”根本就站不住腳,有的純粹是憑空腦補或臆測先行想象出來的。儘管平台方對這些惡意營銷賬號進行了處理,但其負面影響仍難消除。

比如,有的自媒體將案件概括成“被告的監控、行車記錄儀、毒檢物證都沒了,整個證據鏈被統一銷燬”;“證人口供全是失憶了,記不清了”;有的還無端造謠審判長諷刺譚松韻説“反正你也沒什麼貢獻,出去吧”;還有的拿被告人的父親原本是縣文聯副主席説事兒帶節奏,臆測整個法庭已經被被告人一家搞定了……

可事實呢?這些有的是子虛烏有的情節,有的則是“陰謀論”出街。而最核心的質疑點,如證據留存與罪名認定,都跟專業人士的判斷吻合,跟“以事實為依據”的軸線不存在太多差池。

可以説,有些自媒體完全不明白相關司法程序以及證據的標準,照搬的是“開局一張圖,後面全靠編”的流量玩法。比如,用一張被告人在法庭坐姿橫靠的截圖就腦補説肇事者“有恃無恐”,整個法庭都被他們家搞定。

在此事件中,綜合多方信息看,肇事者的認罪態度的確極差,也的確是坐沒坐相站沒站相,但僅僅用被告人的坐姿不良就來證明法庭“被他搞定”,不僅罔顧了司法的嚴肅性,也把司法裁決程序想得太“輕飄”。

就該案而言,毋庸置疑,當地司法機關在辦案的過程中可能確實存在些許有待完善、進一步規範的地方,這也成為法庭爭論的焦點。但整體來看,即便是這些存疑的地方,事實上也並沒有直接影響量刑和罪名確認,據此就腦補出這是有人在上下其手、毀滅證據,並沒有多少道理。

有媒體就寫道:馬某某家在縣域權力場的關係網,與譚松韻後援團的宏大聲勢,都是一樣建立在身份之上的社會影響力,兩下在對決。在這兩股庭外勢力的PK中,作為法院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依法辦案,避免授人以柄。而無論是直播庭審還是碰撞過程,涉事法院都在盡力拿捏好公平的分寸。

借譚松韻媽媽被撞案營銷:別拿流量玩法踐踏司法嚴肅性

庭審現場,圖片來自中國庭審公開網直播視頻

別把庭審直播當電視劇吐槽

因為這起交通肇事罪案件,譚松韻失去了母親,另外兩名受害人的身體也遭受了嚴重的摧殘,如此悲劇值得同情。

肇事司機馬某某挑戰法律,飲酒之後撞傷三人(導致1死2傷),再加上第一時間逃逸、扔手機隱匿證據、拒不賠償不道歉等等情節,也激起了民眾對正義的訴求。

譚松韻在法庭上發言時一度哽咽,作為一個女兒也好,作為一個明星也罷,在法庭上、在輿論場譴責肇事者,為自己的母親討回一個公道,這本身並沒有問題,既是她作為公民的權利,更是一個女兒應該盡到的職責。

但我們遺憾地看到,粉絲後援團以及相關自媒體,卻趁機搞起了營銷,帶偏了節奏,蓋歪了樓,將對肇事者的譴責指向“陰謀論”,自説自話過度腦補很多子虛烏有的情節。

這看似是為受害者伸張正義,卻是在害他們——在混沌不明的信息環境中,誰都是受害者,在失真信息被“反轉”後,譚松韻方也無奈地背上了“挑動粉絲帶節奏”的污名——這大概也非其所願。

實際上,這次事件也是一次警醒。把長達9小時的庭審中的隻言片語拿來當營銷的道具,混淆是非、操縱輿論,把嚴謹的網絡直播庭審變成“網絡審判”,是對司法嚴肅性、權威性的消解。圍觀公共案件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特別是某些大V,顯然該有所擔當。

不只是涉庭審的“監督”,在很多問題上,那些手握輿論“麥克風”的新意見領袖,尤其是自媒體大號,發聲都應守住某些底線,敬畏事實,迴歸理性。營銷再討巧,底線不可違。

説到底,圍觀庭審直播是一樁嚴肅的事情,既不能抱着吐槽電視劇的娛樂心態,更不能包藏刷流量的私心,不能用輕佻的流量玩法踐踏司法的嚴肅性。

讓法律的歸法律,別亂帶節奏。

□沈彬(媒體人)

編輯:陳靜 實習生:李坤晉 校對: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3 字。

轉載請註明: 借譚松韻媽媽被撞案營銷:別拿流量玩法踐踏司法嚴肅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