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行業不虧神話已經破滅。
截至目前,68家信託公司中已有66家披露財報,2019年虧損的信託公司家數由2018年的2家擴大至4家。
“一方面是因為信託公司本身業務停滯;另一方面,因為業務風險增大,計提了大量資產減值損失。” 一位業內資深研究員對證券時報·信託百佬匯記者表示。
虧損家數翻倍
2019年信託公司虧損4家,也反映出2019年,金融行業延續了強監管、嚴問責的監管政策,疊加複雜的經濟環境,信託公司傳統業務面臨的風險管理壓力加大。
此前,信託公司由於橫跨三大市場,被譽為“金融百貨公司”,就信託公司本身而言,憑藉通道業務、集合信託業務和自營業務左右騰挪,在2018年之前幾乎沒有虧損的信託公司。
以中泰信託為例,由於實控人不透明,該公司在2017年12月被停了集合信託業務資格,代表信託主業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連年下滑,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2.48億元、1.1億元和6000萬元。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信託資產管理規模324億元。
沒了新增集合信託業務,依舊不妨礙中泰信託憑藉通道和自營業務每年斬獲上億淨利。2019年報顯示,中泰信託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2.7億元和1.2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6.25%和10.42%。其中,憑藉自營資產47.5億元用於各種股權及固定收益產品投資等,獲取投資收益1.47億元。
2019年,安信信託、華宸信託、華融信託和華信信託,成為信託公司中陷入虧損的4家公司,合計虧損46.16億元。而2018年安信信託和華宸信託合計虧損19.52億元。
“如果信託公司的自營業務和信託業務能嚴格獨立,信託項目嚴格由投資者自負盈虧,那麼信託公司的財報都不會太差,除非自營資金亂投資。但受剛性兑付影響,和近幾年資本市場持續不景氣影響,信託公司自營業務虧損嚴重。”南方一家信託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
華信、華融
緣何加入虧損隊伍
安信信託和華宸信託陷入虧損尚在預期內,新加入虧損隊伍的華信信託和華融信託又是什麼情況?
證券時報·信託百佬匯記者注意到,華信信託和華融信託虧損原因類似,首先在業務上,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甚至腰斬;其次,資產減值損失出現大幅增加的情況,營業總支出遠大於營業總收入。
2019年財報顯示,華信信託實現營業收入5.73億元,同比下降50%;淨利潤虧損1.52億元,而2018年同期淨利潤高達8億元。
具體來看,華信信託營業收入鋭減,主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近乎腰斬,2019年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3.38億元,同比下降46.51%。而華信信託2019年的營業支出高達8.07億元,同比大增676%,營業支出高企主要是資產減值損失高達7.24億元,2018年資產減值損失為0。
華融信託與之類似,營業總支出遠遠高於營業收入規模,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8.05億元,同比增長93.97%,淨利潤虧損4.12億元,同比由盈利轉虧損。而營業支出達11.46億元,同比大幅增加247.27%,主要是由於利息支出和資產減值損失增加。2019年資產減值損失2.66億元,而2018年資產減值損失為-4億元。
一位第三方機構研究員對記者表示,從整體來看,一方面受外部環境影響,去年外部經濟及金融環境不確定性有所提升。同時在金融嚴監管及去槓桿的背景下,市場流動性風險增加,信託公司面臨較大的外部挑戰;另一方面,跟信託公司自身治理水平低高度相關,反映在項目的盡職調查流於形式、風險處置及化解能力不強,業務創新能力弱,資產減值損失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