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創始團隊啓動“套現”離場 15億港元只是一個開始
海底撈股東配售公告
不久前海底撈創始人內部信選拔“接班人”時,就有人解讀為張勇及其團隊在鋪墊獲利撤出。從最近的海底撈股東配售公告來看,張勇夫妻、執行董事施永宏夫妻將套現15.6億港元。這意味着,獲利退休計劃已正式開啓。
在行業內看來,這15.6億港元僅僅是一個開始。
創始團隊“套現”
對於創始團隊套現超15億的行為,海底撈認為對公司經營沒有影響,且解釋為“個人公益計劃”。
據海底撈公司發佈的公告顯示,2020年5月6日,海底撈股東SP NP Ltd.及LHY NP Ltd.擬以每股33.2港元的價格配售4700萬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0.89%。配售計劃將於2020年5月11日上午9時完成。緊隨配售完成後,張勇、ZY NP Ltd、舒萍、SP NP Ltd以及NP United Holding Ltd將繼續為海底撈公司的控股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SP NP Ltd.以及LHY NP Ltd.為海底撈創始人團隊的各自持股通道。其中,SP NP Ltd.權益由公司創始人張勇的妻子舒萍擁有,LHY NP Ltd.權益由公司執行董事施永宏及其妻子李海燕擁有。
有消息稱,經過此次配售,海底撈董事長兼實控人張勇夫婦及“二把手”施永宏夫婦將套現15.6億港元。
針對這則公告,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到了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股東配售對增加海底撈在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能夠產生一定的作用。股東配售的總量小,不代表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更不是對未來有不同的預期,公司經營不受任何影響。
另據海底撈公司對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股東個人在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有一些資金上的計劃和安排。對方提供的信息顯示,今年1月21日,張勇在成都與簡陽市簽署協議,個人向家鄉捐贈一億人民幣提升家鄉醫療機構的基礎醫療設施,資金在下半年到位。
15億隻是個開端
距離這則公告不足兩週之前,海底撈曾發佈自願公告,宣佈了未來10-15年的領導人才接班選拔計劃,意在為高級管理團隊遠期退休提前儲備與鍛鍊人才。
前後兩個動作不無關聯,不過是“套現”退場的更明確信號。
當時,海底撈透露,選拔排除了施永宏、苟軼羣、楊小麗創始人團隊,並解釋為“原因是太貴了,對未來董事會性價比不高”。公開資料顯示,張勇夫婦1994年和施永宏夫婦一起創辦海底撈火鍋,楊小麗和苟軼羣分別在1995年和1999年加入,目前張勇擔任海底撈董事長,施永宏任執行董事,楊小麗為首席運營官,苟軼羣為決策委員。
今年春節以來,海底撈經歷了不少風波。先是漲價、公開致歉、恢復原價……一系列動作引起公眾關注,如今管理層前後兩套動作再使海底撈陷入輿論中心。
一位不願具名的餐飲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海底撈是上市公司,接班人選拔計劃並非僅僅是張勇一人決定,所以從張勇宣佈海底撈接班人選拔計劃開始,就已經為自己獲利退場做了鋪墊,而此次配售計劃公告,是張勇等創始人“套現”退場的更明確信號。
“從海底撈公司的體量和張勇個人財務狀況來看,15.6億港元僅僅是一個開端”,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他解釋道,如果市場反應穩定,創始人很有可能繼續進行股份配售計劃,而這也是上市公司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此,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也表示贊同,從此次小體量的股份配售計劃來看,張勇等創始人團隊退出海底撈計劃已經開始了。
資本力量使然?
自上市那一刻開始,資本的力量就已超越了創始團隊的意志。
業內觀點認為,餐飲品牌一旦發展上市將面臨更多的市場化考驗,隨着資本的介入,在品牌的長遠發展上有更多的需求,其中,子品牌的孵化更加考驗企業的市場管理能力與產品創新力度。因此多數的決策層權力需要讓位於市場化的規劃,最終創始人團隊以股份配售等方式退場的結果也是必然。
另一個角度看,強勢的掌舵人往往對應着高執行力、低創造力的下層團隊結構。
賴陽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儘早地對企業進行決策結構的調整,有利於規避企業風險,當決策者非常強勢的時候,團隊的執行力就會非常強,但是創造力則有限,因此品牌傳承將會出現問題,只有決策者逐漸淡出公眾視野,讓更多有創造力的人才脱穎而出,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接班過程,這也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張勇夫婦等創始人夫婦退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退休前突然將股份進行配售、轉讓等,因此需要一步步‘套現’離場,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賴陽説,他們既啓動了接班人選拔計劃,又將股份進行了配售,也是為海底撈鋪墊未來規劃,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將品牌做大,如今也到了收取回報的時候,將股權轉化為收益也是收取創業回報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