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政接連落地 金融力挺外貿基本盤
跨境金融服務持續強化 外貿產業鏈獲資金支持
重磅新政接連落地 金融力挺外貿基本盤
近來,金融加力穩外貿的政策信號密集釋放。從國常會明確部署對外貿企業加大融資支持,到央行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精準滴灌,從銀保監會鼓勵銀行建立外貿授信“綠色通道”,到外匯局多舉措促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連發為外貿企業融資送出“禮包”。與此同時,地方層面細化舉措接連落地,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紓困方案也密集出台,外貿產業鏈迎來巨量資金輸血。此外,跨境人民幣結算等跨境金融服務也持續強化,助外貿企業攻堅克難。
業內指出,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將緩解外貿企業因訂單取消或延期等問題導致的流動性壓力,降低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帶來的匯率、出口信用風險,力爭把疫情對外貿的影響降到最低。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各國升級防疫措施,對全球供應鏈和總需求產生明顯影響,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海關總署、商務部等密集出台一系列幫扶措施,通過暢通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等幫助企業穩市場、保訂單。金融支持政策也不斷加碼,系列新政近期接連落地。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央行日前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擴大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產業的信貸投放。央行還出台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重點支持外貿行業等受疫情影響較大領域的企業。銀保監會發布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優質外貿企業授信和支用放款建立“綠色通道”。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出台8項便利化措施,為中小微涉外企業在外匯貸款方面給予貸款延期等傾斜。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大金融對外貿企業支持力度,重點就是通過加強對外貿企業信貸支持,助力外貿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緩解企業因訂單流失等問題導致的流動性壓力,幫助企業在困境中活下來。
地方層面也接連出台相關細化舉措。近日,江蘇出台金融支持外貿企業十條意見,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復工復產專項流動資金貸款、應收賬款融資、保理融資等金融產品,加強對有訂單、有效益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上海發文擴大對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支持的覆蓋面,從原有年出口金額500萬美元以下企業,擴大支持範圍至年出口金額3000萬美元以下。
記者獲悉,隨着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金融機構正積極利用信貸資源紓困外貿產業鏈。進出口銀行安排1600億元信貸規模專項支持中小微企業,保障邊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中行在疫情防控期間將為外貿進出口企業提供不低於1000億元的融資支持。郵儲銀行、平安銀行等也創新服務,打通外貿企業融資渠道。“郵儲銀行北京分行近日為某畜牧有限公司辦理了2筆‘外幣貸款 跨境付匯’業務,金額合計331萬美元,用於從境外採購凍品牛肉。這種‘融資 結算’的方式為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支持。”郵儲銀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除了加強融資支持緩解流動性壓力,跨境金融服務也持續助力外貿企業抵禦市場風險。外貿大省廣東日前發佈通知要求全省金融系統加強跨境人民幣資金結算服務。央行廣州分行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佔本外幣跨境收支的39.3%,全省超過六成外貿企業跨境收支使用人民幣結算。江蘇、遼寧等地還通過信用保險等政策工具,助力出口企業緩釋出口信用風險。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表示,目前全球疫情蔓延,金融市場情緒波動較大,這也導致外貿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明顯加大。在這種背景下,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便利化,有助於規避目前的匯率風險,促進外貿穩增長。
一系列金融支持舉措的落地,推動了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4月9日介紹,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全國超過76%的外貿重點企業產能恢復率超過70%。3月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較2月回升17.7和16.5個百分點。
不過,多家機構調研結果仍顯示,當前國際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外貿企業面臨需求端和供給側“雙向擠壓”,形勢依然嚴峻。
記者獲悉,下一步,在狠抓穩外貿系列措施落地的同時,多部門還將醖釀出台一系列新舉措,緩解外貿企業面臨的困境。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表示,銀保監會將鼓勵銀行加大貿易融資、督促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加強合作,解決支付、結算渠道受疫情影響的問題,進一步增加金融穩外貿措施。高峯表示,商務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新市場,穩定產業鏈供應鏈。
王青表示,疫情對我國外貿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改變我國外貿發展的長期趨勢。國內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將帶動對外貿易結構向高質量方向調整,其中出口附加值比重將逐步上升。未來隨着“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我國外貿市場結構將更加多元化,對歐美髮達市場的依賴度也將隨之下降。(記者 汪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