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紅棗期貨上市一週年系列報道之三:特色農產品期貨開拓服務實體經濟新路徑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2019年4月30日,紅棗期貨正式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加入特色農產品期貨行列。到年4月底,紅棗期貨上市滿一週年。2017年年底,鄭商所還掛牌上市了蘋果期貨。蘋果、紅棗均屬於期貨市場的“特色農產品”,也均為全球首例,其上市不但對我國特色產業的發展具有別樣意義,也為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積累了經驗,開闢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新路徑。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我國獨有的特色農產品期貨品種,紅棗、蘋果期貨的成功上市和順利運行依賴於我國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基礎。正是因為有了市場基礎和需求,才使得我國期貨市場的創新更具活力。以紅棗期貨為例,一方面,我國紅棗種植面積及產量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我國又是全球最大的紅棗消費國。近年來,紅棗市場供大於求現象日益突出,價格持續下降,紅棗現貨企業的避險需求日益強烈。

  金石期貨投資諮詢部主管黃李強認為,紅棗、蘋果期貨的成功上市與我國期貨行業在品種研發方面的創新與投入密不可分。上市紅棗等期貨品種促進了期貨行業根植實體經濟,精細化服務產業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紅棗、蘋果等期貨品種的上市為推出新的特色農產品期貨積累經驗。蘋果和紅棗分別作為鮮果類和乾果類特色農產品代表,其期貨品種的上市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尤其在品種設計、交割管理、風控等方面將為上市新的特色農產品積累方式方法。

  與工業品、化工品等不同,農產品期貨的研發設計,在質量標準、交割倉儲環節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於一些農產品的自然屬性等原因,需要設計者以一種更聰明的方式設計規則制度,既要維護市場的健康穩定運行,還要保證市場的活力。據瞭解,紅棗、蘋果等特色農產品具有產業鏈條短、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低、行業標準缺失等特點。為克服這些難題,包括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和監管部門在內的行業主體通力協作,通過創新方式解決了問題。

  2016年,鄭商所成立了專門的紅棗期貨研發小組,開始深入研究紅棗期貨合約設計。期間,鄭商所與地方政府、龍頭企業、會員單位開展深度合作,做好市場調研,召開論證會及座談會全面徵求相關部委和市場各方意見,與證監會保持溝通並及時彙報紅棗期貨研發進展。最終,紅棗期貨得以成功上市。

  比如,現行的兩份紅棗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乾製紅棗》制訂年代久遠已經滯後於當前紅棗現貨市場實際發展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免洗紅棗》國標分級標準相對明晰實用,但該標準適用於成品紅棗或直接食用紅棗,期貨市場交易標的一般為大宗原材料或初級產品,因此,該標準不適合作為期貨交割質量標準設計的主要參考依據。鄭商所本着貼近現貨市場實際、具備較強可操作性原則,對含水率、每千克果粒數、一般雜質三個指標進行了調整,並增加了均勻度允差和幹基總糖含量指標。將上述指標作為劃分紅棗期貨交割品級的主要指標,使紅棗期貨合約設計更為科學合理。

  基於堅實的市場基礎和鄭商所充分的前期準備,紅棗、蘋果期貨上市後市場功能逐漸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為產業鏈健康運轉保駕護航。

  此外,特色農產品期貨上市後,期貨市場公開透明的機制,吸引了社會和市場對特色農產品領域的關注,引流資金和技術,帶動優質產業客户參與。“紅棗期貨的上市使得紅棗這個產業更為完善,其標準制定、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倉單融資、風險管理等系列功能對推動紅棗產業上下游升級發展的效應正在逐步釋放。”好想你棗業的段淑敏表示。

  “整體看,紅棗期貨上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紅棗期貨不但使得紅棗價格更加透明,而且使產業主體有了規避風險的工具,並且通過期貨的標準化合約逐漸統一紅棗行業標準,加快了紅棗行業向優質化、標準化發展的進程。”段淑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