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經濟數據怎麼看?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風向標”向好,回升態勢有望延續;“米袋子”充足,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適應性強大,產業體系完備有韌性;基本面不變,中國經濟活力充沛潛力足
●3月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來之不易,得益於上下一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疫情防控不鬆勁、經濟發展不動搖:防範風險有先手,宏觀調控亮高招;化危為機顯能力,企業突圍拼智慧;脱貧攻堅不放鬆,全面小康有質量
4月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公佈,經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是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降幅明顯收窄。儘管疫情衝擊嚴重,但是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較好保障,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説。
全面看
我國比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全球經濟貿易大幅下降,中國很難獨善其身
GDP同比下降6.8%,怎麼看待?
“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比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減少了數以百萬計的感染,挽救了大量同胞的生命,當然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毛盛勇説,“不能把今年的經濟增長情況和常規年份簡單比較。”
全面看待經濟數據,還應看到,全球經濟貿易大幅下降,中國很難獨善其身。目前,疫情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擴散,全球跨境投資、貨物貿易和人員往來大幅度減少。
近期,國際機構紛紛下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將暴跌13%至32%,全球經濟增速將至少下降2.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進行了史上最大幅度的下調,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經濟衰退,而中國經濟增速為1.2%,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少數正增長。
辯證看
隨着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正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3月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
辯證看,儘管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但隨着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
春耕順利倉廩足。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冬小麥整體長勢好於上年和常年。禽蛋、牛奶產量增速均超過4%,豬牛羊禽肉產量1813萬噸。
工業生產恢復快。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較1—2月份大幅收窄12.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的產出水平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41個工業行業中,90%的行業當月增加值比1—2月份加快,其中有40%的行業同比增長;從統計的6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來看,約有40%的工業產品產量同比增長。
復工加快就業穩。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羣體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4%,低於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0.5個百分點,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儘管疫情衝擊嚴重,但全國沒有發生大規模裁員的情況,就業形勢總體平穩。”毛盛勇説。
供應充足物價穩。3月份CPI同比上漲4.3%,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一季度CPI的漲幅為4.9%,比1—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説明食品供應比較充裕、社會物流也比較暢通。”毛盛勇説。
長遠看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二季度經濟預計會明顯好於一季度,如果全球疫情控制較好,下半年會比上半年更好
“疫情是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其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總體可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毛盛勇判斷。
——“風向標”向好,回升態勢有望延續。
用電量、鐵路貨運量一向被視為經濟風向標、晴雨表。3月,全社會用電量降幅比2月份明顯收窄,4月上旬全社會發電量保持正增長;3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46億噸,與去年同期持平,比2月增長4.5%。一季度,國家統計局5000萬元以上投資入庫項目達11477個,比上年同期增加144個,且3月挖掘機銷量創下歷史新高。
“從目前調研和了解的情況來看,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舉措,在不斷顯效。”毛盛勇説,隨着復工復產加快推進,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斷出台,二季度經濟預計會明顯好於一季度。“如果全球疫情控制比較好,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更好。”
——“米袋子”充足,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受疫情影響,糧食問題近期引起海內外關注。“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毛盛勇介紹,過去五年,我國糧食產量都在1.3萬億斤以上,2019年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新高,我國穀物自給率超95%,庫存很充裕。“一季度糧食價格同比上漲0.6%,仍總體平穩,包括武漢在內的一些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價格都沒有出現大的波動,説明我國糧食供應能力強,市場供求關係總體是穩定的。”
——適應性強大,產業體系完備有韌性。
1.1億隻!一個月,我國口罩產能就擴大了4倍多。
50萬件!還是約一個月,我國防護服日產量就增加約27倍。
中國產業生產能力較強,配套設施也有較強優勢,修復能力與適應能力都較強。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投資增長3.2%。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增長39.6%,專業技術服務投資增長36.7%,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投資增長17.4%。生物藥品製品製造業等與抗疫相關行業投資保持增長,重點防疫工程建設快速推進。這些投資不僅形成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有效供給,還可以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
“產業體系並沒有受到衝擊,生產能力沒有受到影響。社會生產體系是健全的,生產能力是充裕的,經濟恢復產能就能逐步釋放出來。”毛盛勇説。
——基本面不變,中國經濟活力充沛潛力足。
毛盛勇表示,中國市場規模大、成長快、潛力充裕、韌性足等基本特點不會改變。從要素支撐來看,產業基礎比較好,配套能力比較強,勞動力比較充裕,人力資本不斷積累,這些能夠有效支撐經濟的中長期增長。同時,持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創新,能不斷激發經濟的內生動力、潛力和活力。
兩手抓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疫情防控不鬆勁、經濟發展不動搖
3月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來之不易,得益於上下一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疫情防控不鬆勁、經濟發展不動搖。
——防範風險有先手,宏觀調控亮高招。
今年以來,階段性加大減税降費力度,加上去年政策翹尾,預計全年可為企業減負1.6萬億元;央行3次“發紅包”,定向降準累計釋放長期資金超1.75萬億元;5881家企業受益於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現有的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用完後,將再新增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截至3月24日,共有146萬户企業享受到222億元穩崗返還……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迅速出台,讓實體經濟得以減負紓困、迎難而上。
——化危為機顯能力,企業突圍拼智慧。
“雲端”互動,“宅經濟”如火如荼;爭當“網紅”,直播帶貨助力銷售逆襲;打掉“圍牆”,企業訂單、員工皆可共享……這些經濟新動能都是各行各業共克時艱中爆發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儘管疫情比較嚴重,防控措施也是常態化的,但是產業沒有受到大的影響,特別是以新產業、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還逆勢增長。”毛盛勇説。
新產業蓬勃發展。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9%,比1—2月份大幅回升20多個百分點。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2%,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
新業態快速壯大。與互聯網相關的新業態表現活躍,電子商務、在線學習、遠程問診等得到較快發展。3月,社會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個百分點。
新產品增勢不減。一季度,自動售貨機、售票機,電子元件,集成電路,以及城市軌道車輛產量分別增長35.3%、16.2%、16.0%和13.1%。
——脱貧攻堅不放鬆,全面小康有質量。
儘管疫情突襲,但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沒有放鬆。一季度,已下達中央扶貧資金1396億元,中西部22個省份26萬多個扶貧項目已開工建設。從收入來看,貧困人口比較多的一些省份,如四川、廣西、西藏、貴州、青海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名義增長了5.3%、4.6%、9.5%、4.8%和3.1%,明顯高於全國水平。“脱貧攻堅這個仗打贏了,全面小康就更有質量,更經得起歷史檢驗,更能讓人民羣眾滿意。”毛盛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