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畢磊)21日上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攜手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召開“數字中國產業發展在線論壇”,併發布《2020數字中國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信息通信產業增長動力強勁,信息通信技術(ICT)加速釋放融合創新活力,信息通信產業引領全球經濟創新發展。
數字化浪潮迎來與實體經濟融合新進程
報告指出,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時期,數字化浪潮迎來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進程,加速重塑全球創新版圖和產業結構。在這一過程中,香農定理、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理論極限,各類數字技術不斷衝擊自身發展天花板,探索以學科融合、技術融合、產業融合為特徵,以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為目標的發展路徑。但是,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藝等革新實用化尚需漫長探索,各領域應用需求與現有基礎技術能力之間的供需差距愈發突出。未來,以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應用等為代表新興產業多樣化需求,將成為驅動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的關鍵動力。
從計算模式上看,隨着人工智能等應用的快速發展,數據量爆發式增長和計算模型的複雜多樣,各領域對算力的需求大幅提升,打破了一段時期以來計算能力的供需平衡,創新應用的多樣性和異構需求,成為促進計算模式向專用架構拓展的主要動力。
從網絡演進上看,以人工智能、5G、雲計算為主導的數字技術正不斷加速萬物互聯的時代進程。信息網絡從以數據傳輸為核心的網絡體系,逐步演進為感知、傳輸、計算、交換融為一體的數字基礎設施。海量的設備和數據給計算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特別是隨着摩爾定律極限的逐漸逼近,算力已成為比流量更為寶貴的基礎資源。然而,以連接為導向的傳統網絡由於更多的着眼於流量的傳輸,無法實現網絡中算力資源的高效利用,雲、邊、端三級的計算架構更多專注於單一節點的計算能力,在橫向、縱向的全網算力資源協同方面存在不足。此外,應用層由於無法精準掌握網絡算力的實時分佈,難以實現動態、隨需的泛在計算。
可以看出,隨着算網融合發展趨勢的進一步推進,算力感知網絡將核心訴求從連接能力逐步擴展到計算能力,將服務內容從提供流量逐漸擴展到提供算力等更加豐富的聯網信息資源,使海量的應用能夠按需、實時調用不同地方的計算資源,實現連接和算力在網絡的全局優化。如今,我國的算力網絡由理論概念正式邁入現場試驗時代。
報告指出,隨着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邊緣設備正在從以消費為主的單一角色轉變為兼顧數據生產和數據消費的雙重角色,在收集數據的同時也要承擔預測分析和智能處理等功能。而隨着5G網絡切片技術的融入,邊緣網絡虛擬化可編排的自組織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工業互聯網、自行駕駛等領域,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以軟件平台為切入重點,通過嵌入式系統開放API和SDK的方式,支持客户根據自身需要進行二次開發集成,從而構建對異構智能終端設備的集中調度和管理控制。未來,基於邊緣智能的數字孿生平台,將會進一步深化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間的集成,成為數字化轉型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載體。
另外,主流廠商加速佈局邊緣計算平台,積極打造核心生態。除此之外,佈局邊緣側操作系統,搶佔終端的聚合點也是軟件平台構建產業生態的主要方式之一。
從創新模式上看,近年來,國內外科技巨頭不約而同地將開源開放提升到戰略層面,持續加大技術和資本的雙重輸出。這也促進了開源創新生態逐步貫通了軟硬件領域的供應體系,開源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將迎來新階段。
信息通信產業引領全球經濟創新發展
報告指出,全球信息通信產業正步入穩中向好的提質階段。從全球經濟領域各類排名數據來看,產業內生動力強勁、企業經營質量不斷提升,並持續引領全球創新發展,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規模看,據2019年《財富》世界五百強榜單數據,全球共有55家ICT領軍企業上榜,ICT領域總營收規模為3.94萬億美元,佔五百強企業總收入比重達12.1%,規模較上一年增長8.6%。從效益看,上榜ICT企業2019年淨利潤總額達4132億美元,淨利潤率達到10.5%,遠高於其它行業6.1%的平均水平,其中淨利潤率排名前兩位的美光和臉書均為ICT企業。從成長看,超半數ICT企業排名較去年有所上升,且總榜單排名提升最快的5家企業中有2家是ICT企業,其中阿里巴巴則從300位躍升至182位成為上升最快的ICT企業。回顧近十年《財富》榜單,可以看到自2011年以來ICT入榜企業就保持在50家以上,2019總收入佔五百強企業總收入比重較十年前穩步提升2.6%,榜單中以ICT企業為代表的“科技”元素含量正不斷加大。
從估值表現看,ICT企業深受市場和資本的青睞。在全球市值前百強企業中,有28家ICT企業,市值佔比接近40%,其中,有7家ICT企業進入前十強。在全球獨角獸榜單中,從事金融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領域的ICT相關企業佔據絕大多數,總估值超過1.4萬億美元 。
而ICT為全球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數據顯示,2018全球創新企業1000強榜單中 ,共有335家ICT企業,研發投入合計超過三千億美元,佔總研發投入比重接近40%;平均研發強度為7.6%,是其它行業上榜企業的兩倍多。其中,前十名中有6家ICT企業,亞馬遜已連續兩年位居榜首。
2019《財富》榜單的ICT企業中,互聯網服務企業收入佔比首次突破15%,五年間增長超11個百分點,佔比僅次於而電信、電子兩大業務領域,軟件服務領域也實現穩步提升。從企業業務看,以雲計算、內容服務為代表新興服務業務成為ICT企業佈局與轉型的重點,如微軟以大力佈局雲計算和企業級服務為錨點完成戰略轉型升級,蘋果也正逐漸將重心轉向軟件服務以及數字內容業務。
另外,榜單中ICT企業的區域分佈為亞洲30家、美洲18家、歐洲7家。美國企業穩中有升,企業數量從五年前的14家增至17家,總收入五年間保持平穩增長。日本企業緩慢下滑,企業數量較五年前的減少一家,總收入每年均呈現小幅下降態勢。中國企業羣體躍升,2019年我國有17家ICT企業上榜(含台企),與美國並駕齊驅,遠超其他國家。其中,14家企業排名都有不同程度上升,4家企業位列利潤榜前50。
計算機服務貿易規模最大且最為活躍
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全球貿易形勢愈加緊張,嚴苛的進出口限制對全球貿易發展造成了影響。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統計顯示,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量增速從2017年的4.1%直降到2018年的2.5%。世界貿易組織(WTO)在最新報告中也指出,2019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初步估算下降0.1%。受此影響,全球ICT商品和服務貿易曲折前行,特別是作為經貿摩擦焦點的ICT商品貿易受到了一定程度制約。而在全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驅動下,ICT服務貿易 依然保持活躍態勢,出口增速明顯高於商品貿易,歐盟、印度、中國、美國ICT服務貿易頻繁往來,計算機服務帶動整體ICT服務強勢增長,從全球服務貿易細分領域中脱穎而出。
從總量來看,2018年全球ICT商品出口貿易同比增長約9% ,增速較2017年下降約3個百分點。分領域來看,得益於雲計算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及外圍設備出口額增長最快,較2017年同比增長12%以上。電子元器件作為ICT商品貿易中規模最大的門類,2018年受下游廠商大量備貨因素推動,依然保持較高增長勢頭。其中,集成電路的需求最為旺盛,出口總額較2017年同比增長約14%。消費電子設備(如電視、音箱等),由於傳統產品天花板效應凸顯,同時新興產品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出口增速不足3%。但細分新興領域發展勢頭良好,包含VR設備在內的視頻遊戲設備2018年全球出口額較上年增長近6%,以蘋果AirPods為代表的TWS耳機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為全球消費電子設備貿易發展儲備新動能。受貿易限制和市場疲軟的雙重影響,2018年通信設備出口增速同比下降近3個百分點。但隨着5G在全球範圍內的加速部署,預計未來幾年通信設備的整機出口規模將會大幅提升,同時受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帶動,電子元器件出口有望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2018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額高達5.63萬億美元 ,增速達7.7%,連續第二年實現強勁增長。ICT服務貿易作為商業服務貿易中最具活力的細分領域,2018年出口額達6065億美元 ,同比增長15%。分領域看,計算機服務貿易規模最大且最為活躍,2018年出口總額佔ICT服務貿易的78%,並實現17%的高速增長;信息服務在ICT服務貿易中的佔比雖僅有6%,但較上年增長了15%;2018年傳統電信服務以4.4%的增速告別連續幾年的負增長態勢,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業發展信心。分區域看,歐盟的ICT服務貿易最為活躍,2018年出口額高達3285億美元,同比增長15%;印度依託自身IT服務優勢位居第二;中國以471億美元的ICT服務貿易出口額位居第三,同比增長69%,增速遠高於其他經濟體。
形成五種類型創新資源精準供給模式
從最新統計數據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互聯網服務業披露的融資總交易金額達360億美元,融資案例近4300起。雖然受到全球市場避險情緒的影響,但創新孵化生態傾向早期投資項目,且分佈格局穩定,有利於新興業態和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報告顯示,美國、中國是全球投融資市場最活躍的市場,長期位於全球投融資第一梯隊,一季度總交易金額分別為162億、51億美元;英國和印度位於第二梯隊,總交易金額分別為25.9億、26.4億美元。本季度全球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案例共有66起,融資金額178億美元。此外,中國、印尼、美國、新加坡、印度、英國等國家均有企業獲得超過5億美元融資,互聯網投融資全球化趨勢顯著。
報告指出,建立並維護高效、活躍的創新孵化生態是信息通信產業蓬勃發展的動力源泉。面對技術創新從研發到落地的漫長過程,不僅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更需要打通創新項目與現有行業之間的連接通道。作為提供創新資源的主要載體,全球頂尖創新孵化生態不僅具有全方位、全週期整合創新要素的能力,更注重根據孵化方向的不同差異化創新資源的供給,以實現人力、資金以及信息的高效互動。
具體來看,根據偏重行業及其運營模式,逐漸形成了五種類型的創新資源精準供給模式,每種類型的資源配置方式各有不同。
類型一:面向消費端的創新孵化。此類創新孵化側重於孵化面對消費者(2C)的創業團隊,對於團隊的篩選和培養是其最關注的方面。相對應地,此類機構在運營導師系統和培訓體系上也會有很大的投入。
類型二:面向企業端的創新孵化。此類創新孵化側重於孵化面對企業端需求(2B)的初創公司,非常關注與企業資源的關係建立與長期合作。比較典型的企業端創新孵化機構會推出由企業贊助的主題加速器項目,直接為企業尋找對口的初創公司進行孵化。
類型三:垂直型創新孵化。此類創新孵化只定位於特定行業的創新項目。比較典型的垂直型創新孵化項目一般出現在硬件領域或者某尖端技術領域。因為硬件和某些專門技術的孵化需要長期投入,該類創新孵化會集中資源專注於初創公司產品的打磨,對全職導師有很高的要求,更側重於通過導師的培訓幫助團隊改良產品。
類型四:研究型創新孵化。此類創新孵化生態隸屬於研究型大學。研究型大學擁有極其豐富的資源和創業人羣,十分適合孵化創新項目。因此,該類創新孵化生態可以便利的藉助學校的科研資源和實驗室資源;但由於學校資金有限,較難直接給予項目資金幫助,往往需要藉助外部基金。此外,在選擇項目時,因為創新孵化機構的創辦初衷是為校內人羣提供創新支持,會要求項目團隊和學校有一定關聯。
類型五:創業加速器型創新孵化。這類創新孵化在提供加速服務的同時也大量投資成熟的項目。其一般比較看重已有產品的、市場的較為成熟的企業,並將自己的業務重點定位於為初創公司提供市場服務,與大型企業搭建橋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