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3次降準共釋放了1.75萬億元長期資金,再加上三批次共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釋放的資金不少,效果怎麼樣?對於當前的形勢有何判斷?接下來,以更大政策力度對沖疫情,貨幣政策力度會如何?
央行最新出爐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給出了答案。
中美歐貨幣政策大PK
3月份以來,為對沖疫情影響,美、歐等央行快速降息至零,出台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甚至實施無限量化寬鬆。
有人認為,美歐政策力度較大,實際情況如何?報告對中美歐貨幣政策效果進行了PK。
從引導貸款投放看——
人民銀行: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降準、再貸款等工具釋放長期流動性約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每1元的流動性投放可支持3.5元的貸款增長,是1:3.5的倍數放大效應。
美聯儲:美聯儲一季度投放了約1.6萬億美元流動性,貸款增長約5000億美元,1美元的流動性投放對應0.3美元的貸款增長。
歐央行:一季度投放了近5400億歐元流動性,貸款增長約2300億歐元,1歐元的流動性投放支持0.4歐元的貸款增長,是2.5:1的縮減效應。
從降低貸款利率看——
人民銀行:3月份企業貸款利率為4.82%,較2019年底下降0.3個百分點,較 2018年高點下降0.78個百分點。
美聯儲:今年以來降息1.5個百分點,美國四家主要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富國銀行、摩根大通)一季度貸款平均利率為4.96%,較2019年四季度下降0.17個百分點,明顯低於政策利率降幅。運用美聯儲借貸便利發放的、有財政擔保的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為 4.8%-6.5%。
歐央行:政策利率已降至0,3月份和4月份共下調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利率0.5個百分點,最低可達-1%的負利率,但商業銀行小微貸款利率為2.17%,較2019年末下降了 0.11 個百分點。
結論——
總體上,評價政策效果關鍵看能否增加實體經濟融資支持總量和降低融資成本。
相較而言,無論是從引導貸款投放來看,還是從降低貸款利率來看,我國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更為通暢,銀行的主體作用發揮充分,市場機制運轉良好。
對當前形勢如何看?
報告在專欄4中,分析了疫情對全球和我國經濟的影響,有這樣幾個判斷——
一、全球最嚴重經濟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2020年全球GDP增速預測從1月份的3.3%下調6.3個百分點至-3%,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
1、除必需品生產外,各國經濟陷於停滯;
2、國際貿易嚴重萎縮: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3%至32%,可能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水平;
3、各國經濟活動停滯容易引發全球供應鏈受阻甚至中斷;
4、國際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金融風險與實體經濟低迷疊加共振。
二、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1、企業:企業生產經營安排受到影響,有關損失已在一季度GDP增速中體現;
2、消費者行為:疫情深刻影響了經濟主體行為,特別是消費者可能較長時間減少到商場、影院等人流密集場所的消費;
3、外貿:外部輸入型風險將繼續衝擊國內經濟。國際貿易受阻的狀況短期難以改善,外需可能繼續下降,進一步拉低我國經濟增速。
4、物價:短期內,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可能從供求兩個方面繼續對物價形成擾動,應保持密切監測分析。
5、總的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化。3月份以來經濟數據已有所好轉。
三、關注四大風險
1、疫情走向不確定
全球疫情持續時間及負面影響可能超預期。歐美髮達國家疫情仍然嚴重,重啓經濟的努力效果需要觀察。部分發展中經濟體、農產品出口國新增確診上升較快,全球疫情未來走勢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2、防範非常規政策的負作用
主要經濟體高度寬鬆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應需密切關注。貨幣和財政政策僅能對沖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復甦態勢及金融形勢根本上仍取決於疫情防控進展,非常規政策的負作用也會逐步顯現。
3、國內經濟仍面臨較多挑戰
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居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上升,產業鏈復工復產的協同配合有待增強,主要農副產品保供穩價需不斷夯實。
4、我國國際收支和跨境資金流動也存在不確定性
一方面,主要經濟體央行大幅放鬆貨幣政策加之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領先,人民幣資產較高的收益和相對的安全性可能吸引跨境資金流入。另一方面,外需持續走弱、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也可能引起出口減少和跨境資金流出。
貨幣政策下一步怎麼走?
對於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稱,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強化逆週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1、實施好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避免出現斷檔。
疫情以來,央行先後安排三批共計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目前,第一批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政策已進入收官階段;第二批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發放進度近80%;第三批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已經落地。報告要求,實施好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與實體經濟恢復情況相匹配,與3000億元、5000億元政策相銜接,避免出現斷檔。
2、加強對流動性供求和國內外市場的監測,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略高。
3、增強調控前瞻性、精準性、主動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把握好流動性投放的力度和節奏,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
4、貨幣政策是多目標制的。報告稱,貨幣政策要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更加重視經濟增長、就業等目標,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為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5、處理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維護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正常貨幣政策國家的地位。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 記者: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