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季度企業效益風向標:利潤略有改善 庫存與應收賬款趨高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財經

在2月份虧損近2000萬元之後,馬永健的公司3月份的效益略有好轉,但這並未減輕他的憂慮。

作為浙江飛劍工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介紹,這家以生產運動水壺、保温杯為主的工廠3月效益改善主要得益於復工復產帶來的前期在手訂單的生產交付,然而以外貿為主的新訂單正出現前所未有的下滑。

這是復工之後中國企業效益的一個縮影。4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9%,降幅比1-2月份收窄3.4個百分點;1-3月份累計利潤下降36.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6個百分點。

在實現復工之後,未來的工業企業或將面臨更嚴峻的需求挑戰以及由此而來的連鎖反應。

工業利潤略有改善

統計局數據顯示,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14.5億元,同比下降36.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6個百分點。3月當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9%,降幅比1-2月份收窄3.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張衞華解讀這一數據時指出,隨着企業復工復產不斷加快,工業產品銷售開始回暖,推動企業利潤出現了上述改善。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所工程師張亞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3月工業利潤降幅略有收窄,然而,相較於生產端規上工業增速的回暖,這一收窄的幅度似乎並不明顯。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航燕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製造業是拖累工業利潤回暖的主要因素,由於製造業在工業三大門類中佔比接近70%,而一季度製造業利潤同比降幅高達38.9%,遠高於採礦業與能源供應業。

從行業上看,41個工業大類中,一季度僅有2個行業利潤同比增加,39個行業減少。不過,3月份,有28個行業利潤增速比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先進製造業利潤改善比較明顯。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實現增長,同比增長0.5%,1-2月份為下降37.1%;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下降9.1%,降幅收窄30.7個百分點;3月的電子行業利潤增速更是由1-2月份的下降87.0%轉為增長19.5%。

在張亞麗看來,電子等高技術行業利潤改善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間,遠程辦公、遠程上課等應用爆發式增長,帶來了相關電子設備需求的旺盛,在生產端,隨着國內全產業鏈復工的推進,此前存在的堵點也被進一步疏通。

張亞麗強調,此次疫情或將倒逼一批製造業加快機器換人、發展數字經濟的步伐;而國家也正在力推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基建”,這將推動相關行業的利潤改善。

另一個亮點是生活必需品行業利潤的大幅改善。3月份,農副食品加工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8.7%,增速比1-2月份加快26.5個百分點;食品製造業利潤下降16.4%,降幅收窄17.1個百分點。

張航燕表示,一方面,生活必需品行業存在消費剛性,不會因疫情而出現大幅的需求萎縮;另一方面,3月份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多個國家出台了限制糧食出口等措施,帶來了糧食價格的波動,國內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囤貨現象,這或刺激短期農產品需求。

張航燕認為,工業利潤改善並不明顯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成本與費用的高企侵蝕了企業的利潤。

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76元,同比增加0.49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9.58元,同比增加0.68元。

她表示,疫情期間部分企業開工率不足,但用工、折舊等成本及各項費用剛性支出不減,同時,隨着防疫措施的常態化,企業需要在防疫物資投入、員工隔離與防範等方面持續投入;此外,國內外物流等成本也持續高企,這也進一步擠壓了企業利潤。

庫存與應收賬款上升

在張航燕看來,目前工業企業的效益並不樂觀,最關鍵的就是企業庫存積壓與應收賬款明顯上升。

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4.04萬億元,同比增長7.3%;產成品存貨43829.7億元,增長14.9%。

週轉時間同樣不理想:3月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為23.1天,同比增加5.5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1天,同比增加14.3天。

張航燕指出,企業庫存增加反映的問題是,儘管上游生產有所改善,但下游需求持續不振,工業產品銷售不旺。而大量庫存積壓或將進一步壓制工業品的價格,擠壓工業企業利潤。

張亞麗表示,2月份開始,由於需求減弱,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增速由1月的上漲0.1%轉為下降0.4%,3月PPI同比下降了1.5%,降幅進一步擴大,這將進一步壓制當月的企業利潤。

關於應收賬款,張航燕表示,由於大量企業利潤下滑,資金流吃緊,在訂單交付與貨款支付方面存在困難,這在外貿企業非常普遍。

馬永健的公司正是遇到了這一問題,作為星巴克等著名品牌的代工廠,這家企業每年10億的營業額中有6億來自歐洲、北美等市場的外貿出口,“國外市場銷售明顯下滑,客户遲遲無法確定訂單的接收時間,歐洲、日本等地區的海關和港口也開始停運,這導致了我們工廠出現半成品和成品的積壓,客户也無法及時回款。”馬永健告訴記者。

他表示,工廠目前排產的大都是早先下的在手訂單,仍能維持生產,但新訂單的下滑超出預期,尤其是外貿訂單比往年下滑了75%。

張航燕表示,需要高度關注大量應收賬款或加劇工業企業的資金困難,帶來企業之間互相拖欠貨款的“三角債”問題。而銀行貸款的收緊也可能正在加劇這一問題。

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16.57萬億元,同比增長6.2%;負債合計66萬億元,增長5.4%;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降低了0.4個百分點。

張航燕認為,企業資產負債率的下降未必是企業自主降槓桿的結果,而是由於風險上升,銀行在貸款方面更趨謹慎。

展望未來,張亞麗與張航燕均認為,當前的工業利潤仍然在低點徘徊,隨着復工復產的進一步推進以及各項扶持政策的落地,工業企業的利潤降幅或將進一步收窄。基建等領域的投資發力,也有望帶動部分行業的利潤改善。

“工業經濟不能只看生產端的改善,工業經濟真正的問題在於需求的萎縮不以意志為轉移,這才是真正的挑戰。”張航燕説。

【來源:21經濟網宏觀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