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南方網評:4月份外貿逆勢反彈的動力與未來展望
海關總署日前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5萬億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萬億元,增長8.2%;進口1.09萬億元,下降10.2%;貿易順差3181.5億元,增長2.6倍。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形勢下,我國外貿企穩回升,並且出口貿易逆勢反彈,取得8.2%的增長。成績來之不易,一方面體現了“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效果。
數據信息揭示了逆勢增長的動力。一是貿易類型上,一般貿易進出口的比重提升。雖然疫情帶來了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的雙重衝擊,但一般貿易下降的比重小於加工貿易。可能的原因是中國產業升級和外貿質量提升的作用,加上疫情對加工貿易的影響涉及到進口和出口兩個環節進而衝擊更明顯。4月份一般貿易的恢復性增長帶動了整體外貿形勢的好轉,也體現了中國外貿質量的不斷提升。二是貿易地理方向上,對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逆勢增長。前4個月東盟是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達到1.35萬億元,增長5.7%,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4.9%;其中出口增長3.9%。1-4月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合計2.76萬億元,增長了0.9%。4月份中國對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增長成為出口回升的重要動力。三是企業類型上,民營企業進出口恢復性增長且比重提升。前4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3.92萬億元,增長0.5%,尤其是4月份的恢復較多。民營企業具有危機中轉型和升級的靈活性和韌性,更加能夠抵禦疫情帶來的影響,並找到新的出口方向。四是在產品類別上,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增長明顯。在機電產品和服裝等出口下降的同時,紡織品1-4月出口2613億元,增長5.9%。
“穩外貿”和對外開放的政策紅利顯而易見。疫情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將穩定外貿作為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之一,頒佈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減税和降費、融資支持、增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發展、舉辦網上廣交會等舉措。近期交通運輸部等多部委還聯合發佈了穩外貿政策,從減税降費、降低貿易成本、提升貿易便利化、開拓外貿渠道等多個方面出台了支持措施。與此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也推動了外貿的恢復與增長。包括針對外資和外貿的開放措施,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政策效應,“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瀾湄合作、中非合作和中拉合作等國際合作夥伴朋友圈的擴大。顯然,有力的支持政策和開放的紅利是4月份出口貿易呈現恢復性增長的重要動力。
疫情的蔓延和發展形勢帶來了機遇。有利於4月份出口增長的因素包括:第一,我國的新冠疫情在3月份已經得到較好的控制,“復工復產”逐步落實,國內生產活動的恢復支持了出口貿易的增長。第二,1-3月份疫情期間出口合同的累積和推遲履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4月份出口的逆勢增長,也即4月份出口數據中或許有部分是前期出口的耽擱與延期疊加效應。第三,國外疫情形勢方面,歐美從3月中旬開始逐步進入疫情緊張和爆發期,4月份的出口數據至少反映的是3月份之前的國外市場需求,那時國外疫情還未到達實質影響階段,所以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可能還沒有顯現。
4月份進出口貿易企穩回升的態勢明顯,為未來穩定外貿奠定了基礎並穩固了信心,在生產恢復、外貿競爭力提升和政策紅利的多重作用下,將朝着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但展望未來,嚴峻的外貿形勢短期內還很難改變。不利的因素包括疫情國際蔓延帶來外需的下降效應會進一步顯現,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之勢,中美貿易競爭和博弈的格局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同時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行也會在短期內不利於出口。
(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經濟貿易系主任。本文為中國農業大學“世界經濟新格局”青年科學家創新團隊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