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資獨資公募或現零的突破!上投摩根49%股權掛牌 首家純外資公募或花落小摩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外資獨資控制公募基金終於迎來“零的突破”。

  5月9日,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簡稱“上海信託”)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預披露,轉讓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權。

  市場人士也指出,雖然摩根資管或將全資擁有上投摩根,貝萊德、路博邁等外資巨頭也或將通過發起新基金公司,實現控股國內基金公司,但在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競爭力更多取決於流量渠道的背景下,失去本土股東的資源支持,外資全資控股、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的生存能力尚待進一步的觀察。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的頭兩個月,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約5000萬元。

  上投摩根基金49%股權掛牌轉讓

  在一個月前,今年4月2日,摩根大通旗下資管公司摩根資管宣佈與上海信託初步達成商業共識,將擬收購取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股權至100%。而今,外資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有了實質性進展。

  5月9日,上海信託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預披露,轉讓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權。根據公告信息顯示,截止掛牌日的股權結構為,上海信託持有上投摩根基金公司51%的股權,摩根資管持有上投摩根49%的股權。這意味着去年上海信託向摩根資管轉讓2%的股權交易尚未完成。

  在2019年8月6日,摩根大通宣佈,旗下的摩根資管已成功競拍上投摩根基金2%股權。上海信託的持股比例將降至49%,摩根資管將持有上投摩根51%的股權,成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絕對控股股東。這也成為基金業首家被外資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不過該交易仍需中國相關監管部門的審批。

  據瞭解,上次競拍以底價成交。根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此前公佈的信息,上投摩根淨資產賬面價值為17.29億元,2%股權對應評估值為1.80億元,轉讓底價2.413億元,溢價幅度33.88%,也就是説,上投摩根的整體估值達到120.65億元。

  上投摩根此次49%股權的掛牌轉讓,彰顯着中國金融業的開放步伐超出想象,距離中國監管機構出台開放政策不足8個月。2019年10月1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宣佈經統籌研究,證監會進一步明確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間安排。

  根據公告披露的內容,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國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4月1日起,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證監會並表示,該會將繼續堅定落實我國對外開放的總體部署,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紮紮實實做好每一項對外開放的具體工作,繼續依法、合規、高效地做好合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設立或變更實際控制人審核工作,這意味着中國監管者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了一年。

  外資巨頭意圖切開中國公募基金的蛋糕

  儘管內地基金公司收入、盈利分化巨大,資源越來越多的向頭部基金公司集中,但外資金融巨頭依然對中國公募基金業的蛋糕虎視眈眈。

  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的信息顯示,貝萊德、路博邁已經向中國監管機構提交了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公開資料顯示,貝萊德是資管規模排名全球第一的巨頭、貝萊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規模超6萬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貝萊德其實早已進入中國的公募基金行業。2004年7月29日,中銀基金公司成立,該公司系中國銀行與貝萊德聯合發起組建。不過,作為一家全球超級巨頭,貝萊德在中銀基金的股權比例僅為16.5%,中行則持有中銀基金公司股權比例高達83.5%。如此比例也暗示着,貝萊德進入中國基金業其實根本沒有多大的“存在感”和話語權,與其全球資管巨頭的體量不匹配。正因如此,在中國金融行業開放加速,外資進入中國政策一出現鬆動時,貝萊德就急切希望控制一家中國公募基金公司。

  路博邁也是一家老牌的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創始人之一Neuberger在大蕭條前夕進入華爾街,1939與Robert Berman聯合創立了路博邁,直到1999年該公司上市後才正式退休。Neuberger在路博邁的60年成果非凡,被稱為美國共同基金之父。2003年,雷曼兄弟作價26.3億美元收購了路博邁。雷曼破產後,路博邁通過員工發起的股份收購計劃退市,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並延續至今。

  淨利率為何遜色其他銀行系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產權交易所公告還詳細披露了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財務狀況。

  數據顯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在2019年實現的營業收入達到10.96億元,報告期內的淨利潤達到2.9億人民幣,較2018年公司淨利潤情況同比下降13.7%。根據上海產權交易所此前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淨利潤分別達到了3.35億元、3.36億元。

  雖然去年的盈利情況稍有下降,但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對摩根資管而言,仍是具有較強吸引力的印鈔機。公告進一步披露了2020年前兩個月的盈利情況,截至2020年2月29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79億,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兩個月內,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為4989萬。

  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與股權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從淨利潤率的情況看,上投摩根2019年的淨利潤率為26.46%,這一數據低於許多銀行系基金公司。

  雖然上投摩根也具有銀行系背景,其國內股東上海信託是浦發銀行的控股子公司,但上海信託雖然持有約一半的股權,但並非絕對意義的控股股東,因另一半股權掌握在摩根資管手中,而當摩根資管在去年通過受讓獲得2%的股權,一舉超過上海信託,並將尋求全資控股,這也將影響到該公司2019年的淨利潤。

  與上投摩根對比的是,另一銀行系基金公司興業基金,其股權結構是銀行方面掌握了90%的股權,為絕對意義的控股股權,這意味着銀行對此類基金公司的幫扶力度更大。根據興業銀行2019年報, 興業基金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8.8億元,遠低於上投摩根基金公司10.96億元。但興業基金公司的淨利潤卻高達4.21億元,大幅超越上投摩根的2.9億;2019年興業基金的淨利潤率高達47.84%,遠遠高於上投摩根的26.46%的淨利潤率。

  此外,上投摩根當前國內銀行股東所控股的另一基金公司——浦銀安盛基金公司儘管去年收入也低於上投摩根,但2019年實行淨利潤達到3.2億元,超過了上投摩根,淨利潤率高達37%。

  這一信息顯示,中國本土銀行系股東對國內基金公司的控制權越高,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的特點。

  上述情況意味着,國內公募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本土股東持股比例、本土股東的資源能力緊密相關。本次掛牌轉讓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從半個銀行系基金公司,轉變為一家由外資全資控股的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可能還需進一步觀察。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