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穩定擴大汽車消費需精準施策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財經

面對疫情這隻“黑天鵝”帶來的衝擊和不確定性,如果單純靠市場的自發性消費行為,車市可能難以明顯好轉。在國家明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形勢下,如何通過精準施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加快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不僅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更具有較強的現實緊迫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0.2萬輛和207萬輛,環比增長46.6%和43.5%,同比分別增長2.3%和4.4%,月增速為今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其中銷量更是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下降。儘管如此,筆者以為,單月表現並不能代表全年銷量,對今年車市不宜盲目樂觀。

覆盤4月份車市之所以明顯回暖,主要原因在於國內防疫形勢向好和相關促消費政策推動,企業多款新車集中上市和市場活動增多,使得2月至3月累積的消費需求釋放。隨着疫情期間壓抑的需求已基本得到釋放,對後期消費拉動衰減,汽車市場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也許有人會問,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車市不是挺火的麼?有報道稱,上海、重慶、浙江重點監測企業汽車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9.6%、28.5%和8.8%,其中,上汽獲得訂單3692個,同比增長85.1%。然而,這些訂單背後是企業的不惜“血本”。如上汽要為之支出約3.3億元的補貼,其6大品牌6款明星車型平均補貼約為9萬元,不具有可持續性,更不代表整個車市的復甦。

應該看到,疫情對國內市場各行業及出口貿易的影響較為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將使得相關從業人員收入受損,導致消費信心不足。雖然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仍有必要防止疫情反彈,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汽車是一個全球關聯度很強的產業,海外疫情也會對國內行業造成較大拖累。目前多家國際機構已大幅下調了對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預測。

顯然,面對疫情這隻“黑天鵝”帶來的衝擊和不確定性,如果單純靠市場的自發性消費行為,車市可能難以明顯好轉。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中央和各地已陸續出台一系列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包括支持購置使用新能源汽車、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鼓勵實施汽車以舊換新等。這些政策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汽車市場的銷售,但能否完全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目前看,有關地方對放開汽車限購併不積極。從中央提出要“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到規定“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購”,再到“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放鬆汽車限購的政令出了一道又一道。原來全國8個汽車限購的省市,僅貴陽全面取消,部分城市只是象徵性增加了點指標。

有人曾作過測算,如果每個購車指標可轉化為一輛汽車銷量,加上海南和貴陽這兩個消費能力相對較弱省市限購鬆綁後釋放的購買力,今年年底,限購放寬帶來的汽車消費增量預計也就50萬輛左右。這個量放到一個城市或許不少,但對於一個年銷量已經超過2000多萬輛的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來説,不過杯水車薪。

汽車是我國的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逾99萬億元,其中汽車製造業整體營收規模為80846.7億元,佔比8.2%;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42萬億元,其中汽車類零售額達39389億元,佔比9.6%。更重要的是,汽車業已成為當前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平台和力量,成為建設製造強國與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

在國家明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形勢下,如何通過精準施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加快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不僅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更具有較強的現實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