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理智與否的行為怎樣影響收益率?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財經

昨天3點後,我心情漸漸地安靜下來,浮誇地看完了一期《南風窗》。

不管國內經濟的各種報道,國際形勢也是嚴峻的。德國黨派分裂、分歧嚴重,美國持續咄咄逼人,壓力亞太戰略……

瑞德西韋實驗失敗,美股大跌。瑞辛咖啡後遺症,美做空中概股。

昨夜,我想美股大跌,雖然我的中國互聯會有所損失,但是形勢惡化不就代表機會嘛,港股繼續下跌,不正好加倉嘛。A股不管是隨着跌還是走獨立行情,反正不會往上突破,不也是好機會嗎?

夢想2440點、2660點的錯失遺憾,期待着下跌。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漲的沒你份,跌的需要你。

看看廣發基金劉格菘今年的收益率90%,想想滬深300指數-6.5%,需求是不是要求高一點啊!

昨天,我狠心一把,把堅持一年多的天弘中證銀行轉換了,不想減倉,就轉換了。

天弘中證銀行的贖回費率真的很好,可是銀行什麼時候會起來呢?

如果你需求不高,反而可以現在建倉銀行。

中證銀行處於歷史最低位!

我不是因為中行原油寶事件不看好銀行。期貨不是普通人應該參與的不規範的投資,更不是窮人應該參與的,虧本還有可能倒貼,有錢人有可能認了,怕上徵信,普通人敢不認嗎?

我總結經驗教訓,發現持有的基金超過10只、20只、30只……收益率是相應下降的。在現在的行情下,你假如持有40只基金,大概收益率會比別人低10%以上。

赤果果的差距啊,問你恨不恨!

然而,你又可能捨不得。

培養了一年,想着再堅持下去可能就是陽光,放棄了就是虧損。

投資場景中,為了高需求,就需要不時地做着是否理智的行為。

有時候,證明高需求是理智的。

有時候,證明非理智是需求還不高。

醫藥:高估,疫情還未結束。長期。

創業板:高估,波動大。

消費:正常偏高。長期。

科技:偏高,波動大。可長期。

ps:我們是不是科技強國?

再選寬基滬深300或者中證500,你還有多少多少選擇?

在3000點以下,想高需求,竟然選擇餘地不大。這就是A股。收益率高的90%,拼命往裏面擠,然後大家喝湯,大多數人吃瓜,什麼都沒得。

我想因為如此,大家就想各種抄底,比如原油。

然而,2020年發生的事很多都是歷史性的。

昨天,一份國內城鎮居民家庭資產分佈報告:

1. 户均總資產317萬。含負債。

2. 有錢的家庭越來越有錢。絕對沒問題,我們的PFCJ全球也槓槓的!

3. 一個普通的家庭中,資產大頭是房地產,主要是住宅,佔比70%。金融資產佔比僅20%。

4. 股票類資產,包括股票基金等,在家庭中佔比還很低,不到1%,還是很小眾的。希望在不在這裏?

2016年及以前,買房這種高需求絕對是最有收益率的投資行為。

在"房住不炒"的呼喊下,財政政策寬鬆的環境下,M0、M1膨脹的年代,你怎樣判斷需求、收益的關係,產生舒服理智的行為。

看了數據,以為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有前途的,是不是理智的行為呢?長期來看,看似希望很大,而與歷史的教訓又深刻地教育着韭菜的結果相違背,怎麼辦呢?

短期來看,還是觀望吧!你看看,中行剛教育了一批投資人,本身產品做得都不完善,投資是簡單的高需求就行的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