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21日)收盤後,福耀玻璃(600660,SH)發佈2020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福耀玻璃實現營業收入約81.2億元,同比下降21.0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9.6億元,同比下降35.9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上半年疫情嚴重衝擊了汽車產業,但投資者卻對福耀玻璃很看好。二季度以來,福耀玻璃股價漲幅較大,4月1日至8月21日,福耀玻璃股價區間漲幅高達52.68%。
同時,福耀玻璃也獲社保基金加倉。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103組合在二季度加倉福耀玻璃350萬股,持股比例增至1.3%。
歸母淨利潤跌逾三成
今年上半年,汽車工業受疫情影響較大。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1~6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011.2萬輛和1025.7萬輛,同比下降16.8%和16.9%,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為775.4萬輛和787.3萬輛,同比下降22.5%和22.4%。
福耀玻璃在2020年半年中稱,導致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德國FYSAM汽車飾件項目整合期及受疫情影響產生利潤總額為-2617.12萬歐元,使上半年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減少約1.48億元;其二是福耀玻璃美國有限公司受疫情影響使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減少約2.7億元;另外一個因素是匯兑損益相較於去年有所增長。
福耀玻璃稱:“若扣除上述不可比因素,本報告期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6.19%,主要系疫情影響,汽車行業產銷量同比下降,公司下游客户訂單需求減少所致。”
圖片來源:福耀玻璃2020年半年報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福耀玻璃的毛利率為35.74%,比上年同期減少1.79個百分點。其中,上半年福耀玻璃汽車玻璃毛利率為32.58%,比上年同期減少1.90個百分點。
對於毛利率的減少,福耀玻璃解釋稱:“主要由於疫情影響,汽車行業持續負增長,導致汽車玻璃銷售收入下降,折舊、攤銷佔收入比重增加。”
展望未來,福耀玻璃在半年報中表示:“當前中國汽車市場進入需求多元、結構優化的新發展階段,汽車朝着‘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趨勢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也集成到汽車中,對汽車玻璃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也為汽車玻璃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隨着應用技術的發展,推動汽車玻璃朝着‘安全舒適、節能環保、造型美觀、智能集成’方向發展,其附加值在不斷地提升。”
福耀的HUD穩了?
HUD,即平行顯示系統,可把汽車儀表的重要信息投射至汽車的擋風玻璃上,這樣在駕駛時可以不低頭就看到時速、導航等信息。
福耀玻璃在2020年半年報中表示:“公司持續推動汽車玻璃朝‘安全舒適、節能環保、造型美觀、智能集成’方向發展,隔熱、隔音、抬頭顯示、可調光、防紫外線、憎水、太陽能、包邊模塊化等高附加值產品佔比持續提升,佔比較上年同期上升2.46個百分點,價值得以體現。”
近年來,福耀玻璃對智能集成方向的汽車玻璃布局逐步加快。今年上半年,福耀玻璃與京東方集團在汽車智能調光玻璃和車窗顯示等領域進行戰略合作;又與北斗星通智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致力於高精度定位和通信多模智能天線與汽車玻璃的融合。
圖為福耀玻璃的HUD產品演示畫面 圖片來源:福耀玻璃官網截圖
福耀玻璃方面表示:“全球汽車產業正轉型升級,汽車行業競爭正由製造領域向服務領域延伸,汽車消費由實用型向品質化轉變,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將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主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於汽車玻璃智能化的發展方向,不少機構也認為前景廣闊。
今年7月,國信證券發佈研報表示:“我們看好汽車玻璃未來的投資機會,汽車玻璃表面積佔比大(約1/3)、成本佔比低(約1%),電動智能網聯背景下,全玻璃車頂、HUD、5G通信玻璃等應用,將迎來汽車玻璃量變到質變,打開新車的成長空間。而以特斯拉、大眾MEB平台ID3為代表的主流電動車標配,從單車面積和單平米價值量兩個維度拉動汽車玻璃行業ASP加速提升。”
國信證券認為,一方面,汽車玻璃單車面積有50%的提升空間(4m2/車-6m2/車)。另一方面,HUD、智能調光、5G天線等功能帶來單平米價值量提升汽車玻璃單平米價值量有2~3倍提升空間(150元/m2-400元/m2)。
8月10日,中金公司在針對福耀玻璃的研究報告中稱:“我們認為HUD與全景天窗兩大玻璃升級趨勢為汽玻行業帶來了較明確的成長性,公司自身盈利也在海外疫情緩和後迎來拐點,此外,公司在鋁飾件業務與智能化玻璃方面的投入有望兑現為公司中長期盈利彈性和全球市佔率的進一步提升。”
中金公司認為:“我國前擋HUD滲透率有望在2023年增長至15%以上,而如果從HUD供需兩個角度來考慮,我們認為該滲透率假設仍有望更加樂觀:供給端,技術升級帶來的成本下降利於加強廠商配套意願,在H6等自主車型標配HUD後,有望成為自主或合資品牌增加產品競爭力的配套趨勢;需求端來看,AR-HUD的推出有望較大程度提高駕駛科技感與體驗感,需求或得到較大提振。”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