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7月11日,銀保監會官方公眾號發佈答記者問文章。有提問稱: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為-6.8%,但銀行利潤實現6%的正增長。請問銀保監會如何看待這種情況?銀保監會表示,在實體經濟增速大幅下降之際,銀行業利潤保持一定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由於現行財務會計和統計制度造成的時滯影響。按照權責發生制會計原理,潛在風險貸款利息收入仍在利潤核算中全額計入,而實際風險尚未全面反映。其次,利潤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生息資產大幅增長的結果。為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銀行業生息資產特別是信貸投放同比大幅增加。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生息資產增長17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2.09萬億元。規模大幅增加帶來賬面利息和利潤也相應增長。第三,一些機構撥備不達標,即便按照現階段撥備覆蓋率最低標準100%測算,銀行機構仍有缺口合計超過3500億元。若均攤到全年補足撥備缺口,這些機構利潤增速將大幅降低,有的甚至為負。
銀保監會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督促銀行保持利潤合理增長,做實利潤、用好利潤。一要更大力度讓利實體經濟。千方百計降低企業,尤其是普惠型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推動金融系統全年讓利實體經濟1.5萬億元。二要及時填補撥備缺口,全面覆蓋風險損失。撥備不達標的銀行要制定計劃,儘早達標。在當前特殊形勢下,各銀行要根據客户真實風險水平,按照預期信用損失法評估潛在風險,並據此計提撥備。三要切實補充資本。適當降低分紅,不增加獎金,把有限的利潤更多用於資本補充,提高風險抵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