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火熱發行B面:年內13只產品募集失敗 債基成“主力”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在賺錢效應凸顯,推動基金髮行市場火熱的當下,爆款基金慢慢從“曇花一現”變成了“司空見慣”。公開數據顯示,近一週就有15只公募基金(份額合併計算,下同)以超50億元的首募規模正式成立。但與此同時,基金募集失敗也在出現。7月29日,國融基金旗下一隻混合型基金宣佈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募集失敗的公募基金已增至13只,較去年同比增超1倍。其中,債券型基金佔據多數。在業內人士看來,產品募集失敗的頻現,與近期債市不佳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產品也確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

7月29日,中信建投基金髮布公告表示,旗下1只債券型基金以79.99億元的首募規模正式成立。此前一天,即7月28日,富國基金和易方達基金也各有1只權益類基金以163.09億元和61.55億元的首募規模宣佈基金合同生效。若拉長時間線至近一週,Wind數據顯示,成立規模超過50億元的公募基金更多達15只。

然而,同樣在7月28日和7月29日,民生加銀基金和國融基金則分別發佈民生加銀匯眾18個月定開債基,以及國融融鑫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

公告內容顯示,截至7月24日募集期限屆滿,2只基金因未能滿足基金合同中規定的備案條件,基金合同無法生效,將按照“不能生效時募集資金的處理方式”進行辦理。據悉,2只基金在均今年4月發行之初設置了3個月的頂格募集期,但截至募集期結束仍未能達到成立標準,相較於近期部分爆款產品的“一日售罄”、“提前結束募集”,2只產品募集工作的艱難,不言而喻。

事實上,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9日,包括上述2只基金在內,今年以來,已有13只基金先後宣佈募集失敗,對比2019年同期的6只,增長了一倍有餘,也為年內一片火熱的發行市場,增加了一點寒意。

具體來看,13只產品中,債券型基金達7只,佔比53.85%,且多為定開債基,例如諾安瑞康三年定開債基、中信建投半年鑫定開債基、方正富邦尊利6個月定開債基等。另外,還有5只混合型基金和1只指數基金。

對於年內多隻債券型基金出現募集失敗的情況,況客科技合夥人、研究部總監鄭漢濤認為,主要與債券市場的表現有關。在他看來,今年5月以來,債市表現相對低迷,會影響到債基的募集。其次,定開債基由於存在封閉期,申購和贖回方面的限制也讓部分投資者望而卻步。總體來看,基金募集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產品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

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則指出,債券型基金,尤其是定開債基的機構投資者佔比通常相對較高,機構資金到位的時間也會影響產品募集期的長短。他舉例,部分產品正式發行前,會與渠道以及機構客户溝通發行安排和資金的規模,但由於實際情況可能出現變更,導致產品延長募集期,甚至是募集失敗。

展望後市,在業內人士看來,發行爆款與募集失敗或將長期共存,“冷熱不均”的現象也將愈演愈烈。

北京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坦言,在年內A股市場呈現出結構性行情的同時,基金髮行市場也隱現“結構性行情”。雖然公募基金新發規模持續增多,最新已突破1.5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主要集中在權益類產品,以及投研能力更強、渠道資源更加豐富的大型機構。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的馬太效應將更加明顯,缺少優秀過往業績和品牌效應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的生存也愈發不易。

鄭漢濤也表示,基金髮行市場中“冷熱不均”的現象是基金公司產品設計能力、營銷能力差異化的體現,也是市場充分競爭的體現,未來還會延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2 字。

轉載請註明: 基金火熱發行B面:年內13只產品募集失敗 債基成“主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