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實習記者 周菡怡)作為國內首批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眾惠相互”)、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信美人壽”)和匯友財產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匯友財險”)備受市場關注。隨着償付能力二季度的陸續出爐,三家相互保險社半年成績單也正式揭曉。8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半年三家相互保險社保費規模再擴張,合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3.5億元,同比增長16.88%,且合計淨利潤成功扭虧為盈,實現5593.67萬元的合計淨利潤和高達214.66%的增長率。
數據顯示,三家相互保險社保費分化明顯。其中,信美人壽及匯友財險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9.14億元、4904.17萬元,同比增長47%、20.46%。而眾惠相互上半年保費收入則為3.87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眾惠相互將保費下滑歸因於業務優化調整,聚焦健康險領域。該社相關人士表示,上半年,該社對業務結構進行了優化調整,主動收窄其他業務,更加聚焦健康險領域,而其成果從減虧成績中可見一斑。根據該社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確實可知,其健康險業務在上半年已實現保費收入32674.11萬元,佔比84.42%,規模同比增長42.49%,季度環比增長194.03%,已成為第一大險種。
從淨利潤來看,信美人壽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2023萬元變為今年上半年的5329萬元,同比增長363%;匯友財險淨利潤也由-66.07萬元變動至上半年的895.43萬元,同比增長1455.27%;而根據眾惠相互回覆,上半年該社虧損630.76萬元,而該社去年同期虧損2789.62萬元,虧損幅度大幅收窄77.39%。
對於上半年扭虧為盈的亮眼業績,信美人壽表示,首先,疫情期間保費收入逆勢增長,主要源於信美對科技驅動異常重視,在成立之初就強調未來發展要依靠科技驅動而非營銷驅動,不斷加大在IT系統投入,包括投保、理賠、客户服務、保單貸款全可通過線上操作,在疫情期間效果尤為明顯;其次,是由於保費結構的持續優化,期繳佔比快速上升。現在信美的期繳比例大概在25%左右,這樣會有穩定的現金流,有助於長期的投資和發展;最後是由於產銷分離,信美專注於產品設計、客户服務及投資,而將銷售交給專業的夥伴。
匯友財險則回應稱,上半年經營業績由負轉正來自於保費收入的較快增長、承保業績的持續穩定和經營成本的有效管控。而眾惠相互則回覆表示,今年有望實現盈利,且公司發展趨勢向好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該社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業務品質較好,同時,眾惠也已形成穩定的會員羣體,為相互業務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會員基礎。
除此之外,針對疫情對相互保險社的影響,除匯友財險表示,該社業務經營以住建及工程領域的保證保險為主,新冠疫情帶來的延遲復工、農民工返程受限及因地方復工政策要求從而造成的延遲工程進度及新項目立項開工,對該社整體經營造成了較大影響外,信美相互和眾惠相互均表示,疫情對其經營成效影響不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相較於傳統股份制險企,這三家公司採取的是不同的發展路徑,不片面追求最大化保費規模,也更注重專業化和客户選擇,所以經營費用和賠付成本較低,盈利週期也相對較短。
“理論上講,相互保險的投保人也是公司所有者,使得公司治理中的一些衝突得以避免,並且承保相似特徵的人羣,從而降低了承保費用甚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逆向選擇。從現實中,盈利狀況更要看公司的經營目的、所有者的資源稟賦以及具體管理水平。”對此,王向楠如是解釋。
同時王向楠認為,對於其他險企而言,相互保險社的經營提供了這樣一個經驗:“無論哪個險種,專業化經營通常能夠促進創新和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