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大修”無關投資者賺錢難易

被無數投資者詬病“十年不漲”的上證指數,最近露出一絲牛市的曙光,除了受創業板指數勇創年內新高的帶動外,上交所推出的指數修改方案,更讓一些投資者認為“指數牛”就要到來。

這次13年來首次的修改,是上證指數30年來最大的一次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之前市場認為“指數失真”、急需修改的看法,但對全體投資者來説,上證指數的“大修”和自身的投資績效並沒有直接關係,所謂的“修改指數帶來牛市”的説法更沒有科學根據,上證指數的漲跌依然是“僅供參考”而已。

大修改“打補丁”有利指數表現

上證指數作為A股歷史最長的指數之一,被許多投資者視為大盤漲跌的晴雨表,但“倚老賣老”多年代表性卻不斷降低。除了深市規模壯大的原因之外,上證指數本身的構成、編制方式也被外界詬病。此次上交所三管齊下,剔除ST股票、將新股計入指數時間延長到3個月或一年,並納入科創板,這三方面都是此前市場呼籲修改的“痛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指數的代表性,客觀上也都有利於上證指數未來的表現。

上市公司被ST之後經常伴隨股價大跌甚至連續跌停,剔除之後顯然有利於減少這部分績差股對指數的拖累;新股計入指數時間延長,可以讓指數迴避目前常見的新股剛上市被熱炒的高估階段,減少新股價值迴歸過程對指數的影響;納入科創板股票雖然是體現“綜合指數”的必然舉措,但實施時間放在7月22日,客觀上也會迴避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一週年,巨量限售股解禁對股價的衝擊。因此,不少投資者認為編制規則“大修”之後有利於上證指數表現,甚至催生所謂的“指數牛”。

不過,此次上證指數“大修”繼續維持原有的總股本加權模式,而沒有采用目前許多國際指數通用的自由流通股本加權方式,一些總股本巨大、但實際流通股比例較低的金融、石油等指標股依然佔據了較大的權重,此前市場認為的“代表性”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同時,這些權重股短期內也很難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像金融系統面臨“1.5萬億讓利”的政策目標,石油有油價低迷、需求萎縮的影響,房地產則有“房住不炒”的政策調控,要擺脱基本面的束縛大幅上升難度極大。因此,滬指“一修就靈”恐怕是美好的願望而已。

“十年不漲”的幻影早被打破

投資者之所以對指數編制規則的修改寄予厚望,很大程度上和上證指數“十年不漲”關係密切,圍繞3000點整數關“坐電梯”成為過去十年滬指的主基調,也讓許多人口中的“大盤”成為原地踏步的代名詞。不過,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十年不漲”只是上證指數的特有現象,A股其它主要指數在過去十年都出現了一定的漲幅。即使是滬市本身,和上證指數樣本股一模一樣的上證流通指數,只是因為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分級靠檔方式編制,金融、能源的佔比大幅下降,就明顯跑贏了上證指數,表現和其它主要指數接近。自2010年1月誕生以來,截止今年6月19日,上證流通指數上漲超過14%,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超過9%,二者落差高達23%(見圖1)。

而目前滬深兩市惟一一隻掛鈎上證指數走勢的ETF基金——綜指ETF,表現更遠超指數。2011年3月25日綜指ETF在上交所掛牌以來,截止今年6月19日,九年多的時間裏累計上漲約34%,而同期上證指數則微跌不到1%,二者差距超過30個百分點(見圖2)。另一隻掛鈎上證指數的開放式基金——匯添富上證綜指,也出現了類似明顯跑贏大盤的表現,2009年7月2日至2020年6月19日,基金淨值增長18%,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3%,差距超過21個百分點。在樣本股分紅和基金管理費率基本抵消的情況下,指數基金明顯跑贏指數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十年不漲”更多隻是投資者虧損的安慰劑而已。

跨市場指數應成為主流參照物

如果未來上證指數因為編制規則修改而表現提升,對投資者來説也並不意味着賺錢就更容易,因為樣本股不會因為指數規則的變動而發生太大變化,要想改變目前金融、能源佔據較大權重的局面,還需要引入更多成長性良好、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持續回報的大型公司,尤其是規模較大的科技股。不過,再好的公司也需要有合理的估值才能給投資者帶來長期回報,如果這些大型新股在上市之初被資金爆炒,等待納入指數之後再讓指數基金接盤,那麼同樣也可能對指數形成拖累,即使是ETF基金也有可能在接盤之後被套。因此,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是否有優質公司以合理估值進入A股,才是決定投資成敗的關鍵。

另一方面,不管上證指數的編制規則怎麼修改,它也只能最大限度貼近滬市的真實走勢,對A股的“半壁江山”深市無法直接反映。而深市擁有中小板、創業板等,在上市公司的多樣化、代表性方面不遜色於滬市,甚至由於流通比例較高,創業板的參與門檻比科創板更低等,相比滬市對散户投資者的賬户盈虧影響更大。因此,如果只用上證指數來作為投資A股的參照物,顯然是有失偏頗的。筆者呼籲,應當用更具代表的跨市場指數作為A股大盤的主流參照物,其中滬深300指數就是最合適的代表。這一指數不僅成分股涵蓋了滬深兩市的大市值品種,而且採用和國際接軌的自由流通股本加權模式,更能代表A股的真實走勢。此外,滬深300還擁有規模巨大、成交活躍的指數基金和股指期貨合約,從投資角度也比上證指數更“接地氣”,有利於真實展現A股指數化投資的面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8 字。

轉載請註明: 上證指數“大修”無關投資者賺錢難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