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中美未來將重新定義雙邊關係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日前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表示,中美雙方達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目前執行順利,在雙邊關係緊張的形勢下,雙方完全地履行協議可促進雙邊關係穩定。他認為,疫情可能會加速供應鏈調整,但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的發展依然重要。新一任美國總統上台,無論出自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對中美雙方而言都是重新定義雙邊關係的機會。
《參考消息》: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生效已經四五個月了,協議具體執行情況如何?
艾倫:目前就我所瞭解到的情況看,協議正按計劃執行,進展順利。對於企業而言,希望雙方政府都能減少政策的不穩定性,企業在穩定、清晰的條件下才能繁榮發展。
這一協議主要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兩國政府闡明的政策目標,第二部分是美國向中國出口產品的數量目標。從政策目標上看,協議執行進展良好。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很好地履行了承諾,尤其是在金融服務、農業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整體而言,美國企業和美國政府都認識到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這對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創造了更多機會。當然,這些變動對於尋求更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金融服務的中國民營企業而言也是利好的。這也體現了中美利益有真正的相關性。
從協議的貿易目標看,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衰退,執行結果更為複雜。從直接影響而言,中國進口產品的需求下降,也有多重間接影響。疫情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正視現狀,並進行應對。比如,能源產品價格很低,因此即使進口量很大,進口價值也會低。在服務業方面,疫情對旅行、旅遊和教育產業造成了嚴重影響,而這些對兩國服務貿易也非常重要。
《參考消息》:疫情之下,雙邊關係面臨緊張趨勢,在其他領域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雙方履行這一經貿協議的意義是什麼?
艾倫:目前雙邊關係在很多方面都呈現緊張態勢,我們需要儘可能地在可以尋求穩定的領域,維持雙邊關係穩定。
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數據,美中貿易和投資大約為240萬美國工人提供就業崗位,其中大概100萬在出口方,100萬在進口方,還有大約40萬人在中國企業的美國分支工作。我認為這些數字還有機會增加。
當然,我們也意識到,貿易和投資並不是存在於真空環境,雙方還有戰略、軍事、安全等問題,但我認為,經貿關係是雙邊關係的基礎,需要小心維護。中美兩國的歷史都表明,當兩國開放並歡迎貿易和投資時,才是最強大和最繁榮的,也是兩國人民所希望的。
在當前環境下,按照兩國政府所協商和簽署的協議履行承諾尤為重要,我們要在這種信任和信心的基礎上,解決我們(經貿關係中)的其他問題,特別是在當前不確定的環境下。其中許多討論可能會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進行。但即使在選舉之前,維護這一基礎,對穩定整體關係也非常重要。
美企看重中國市場地位
《參考消息》:你如何看待疫情對全球化的長期影響?
艾倫:目前還不知道疫情的全部影響,但疫情可能導致全球化轉向,推動貿易向更加民族主義、更區域化的方向發展。而這會讓所有人感受到負面的經濟影響,尤其是最窮困的人羣可能感受到最深刻的影響。
在供應鏈的效率和韌性之間總有一個平衡點。審視中國的現代經濟和工業佈局時,會發現很多集羣,這些集羣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如果發生產業鏈中斷,就會出現問題。對於美國企業而言,應對也有不同的方式。對於中國的某些省份或某些企業在生產某種產品上佔據很大的全球份額時,在那個區域之外開發製造能力是重要的一步。這不是一個短期問題,從長期來看會影響投資走向。
就中國而言,隨着經濟不斷髮展,本來就面臨勞動力短缺、農村向城市遷移人數下降的問題,新冠疫情只是加速了供應鏈的轉移。而這可能讓東南亞、南亞等欠發達地區從工業化中受益,比如孟加拉國。與其把供應鏈的轉移理解為負面的雙邊問題,不如將之看成積極的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貢獻。
新冠疫情加速了供應鏈的轉移,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了若干年的變化。因此,我們都應該保持警惕,努力把損害降到最低,儘可能降低成本、維護利益,並堅持公平和基本原則。
《參考消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擁有超過200家在華經營的美國會員企業,在供應鏈轉移的趨勢下,這些企業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前景?
艾倫:大部分的會員企業都在中國有大量投資,它們看中這裏巨大的、發展迅速的市場。儘管面臨疫情挑戰,中國在未來10年將有望貢獻高達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長。因此,美國企業樂意在中國發展業務,它們幾乎都在增加在華投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都預計今年全球經濟萎縮,貿易額嚴重下滑,2021年將緩慢復甦。據IMF預測,中國明年將實現超過8%的增長,在全球經濟艱難地從疫情中恢復之際,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更加重要。
《參考消息》:在全球抗擊疫情形勢下,中美兩國是否應該加強合作?
艾倫:我們確實應該加強合作應對新冠疫情,目前我們的企業界和學術界合作得很好。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會員企業在中國和美國都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現實挑戰。美國各地幾乎所有的醫療機構可能都有很多中國生產的個人防護設備和其他重要物資,有的是中國私企製造的,有的是合資企業製造的。而中國政府也在努力為這些出口提供便利,同時確保產品符合質量標準。
加強出口管制不利創新
《參考消息》:如何評價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出口管制措施?如何看待中美脱鈎論?
艾倫:兩國政府在更廣泛的行業加強國家安全控制讓我們感到憂慮。我們希望國家安全的控制措施不要拓展到並非真正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兩國政府都已表示,安全和可控的電信系統對於各自的國家安全很重要。但我認為,兩國都不應該從安全電信擴展到航空、生物技術或其他與國家安全無關的領域。
這一趨勢可能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會在全球創新生態系統中引發問題或摩擦,將減緩全球創新的速度。
《參考消息》:疫情將如何影響雙邊關係?美國總統大選是否會對中美經貿關係帶來改變?
艾倫:我對疫情將對美中關係產生的影響感到擔憂。疫情在美國造成了大量失業,目前兩位數的失業率是疫情帶來的重大變化,如何回到充分就業是我們當前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我們正在為11月的總統大選做準備,疫情是否會影響選舉結果?我不知道。但是,從歷史上看,美國人民在選舉時所感受到的經濟前景在決定選舉結果方面是相當重要的。選民通常看錢包投票。
就大選而言,對華經貿措施是一個競選議題,競選雙方都在討論對華政策和對華貿易,通常更多的是互相攻擊,而不是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但整體而言,我認為拜登可能會與包括亞洲在內的世界各地的盟友、夥伴和朋友更加緊密地協同合作,還可能更願意利用現有的多邊機構,並在必要時努力對這些機構進行改革。
新一任總統上台,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對於美國政府而言都是一個重新定義美中關係的機會,對中方而言也是如此。雙方可以重新思考雙邊關係,並考慮應該進行哪些政策調整。雙邊關係是一條雙向道路,雙方都應該對路況保持謹慎,並進行政策調整,以確保安全通行,為兩國帶來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