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行業“疫後”迎利好 全時卻遭遇“二度存亡”考驗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全時便利店再次陷入營業危機考驗。

便利店行業“疫後”迎利好 全時卻遭遇“二度存亡”考驗

繼天津大規模關店後,全時北京地區門店也被傳出將在5月底全部撤出,且有全時供應商已接到“暫停供貨”的通知。

5月11日,其通過公眾號發佈《“全時便利店”進行營業調整告知函》,公開回應上述傳言。不過僅僅10分鐘後,北京OurHours全時便利店官方公眾號又刪除了該推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致電全時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上述推文顯示,“因公司經營戰略調整,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於2020年5月20日24點0分結束經營。”持有全時便利店發行的有效期內儲值卡,且卡內尚有未消費餘額的,可於2020年5月21日之前到全時直營門店消費使用,或按照購買時折扣辦理退款業務。

廣東省商業流通協會會長黃文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比百貨等業態,便利店受疫情衝擊較小,另一種層面上來説,社區型的業態反而呈現出逆勢而上的態勢。全時的發展陷入困境大概率歸於自身運營問題,未來以錢大媽為代表的社區型業態可能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

全時再陷危機

全時一路走來可謂坎坷不斷。即便是尋得接盤,種種計劃也終究落空。

2018年全時曾因為母公司“復華商業”資金問題幾近倒閉。物美、蘇寧、雀巢等零售商先後傳出欲接盤全時。

不過,在去年2月,全時以分拆的方式出售給羅森中國、山海藍圖等企業。全時便利店華東及重慶總計不超過94家門店宣佈全部被羅森中國“接管”。而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時便利店則由山海藍圖繼續經營。

資料顯示,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2018年12月26日的新公司,趙波蘭和蔡學彥各50%的出資比例,蔡學彥則為廈門銀鷺集團的創始股東。

在新東家接盤後半年,全時一度用三店同開宣告已經走出困境,準備再次出發。彼時,山海藍圖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山海藍圖在全時的商品採購、門店經營、物流配送、財務支持、系統軟件支持等方面都有所升級。購買全時資產以後,在運營戰略和人員架構上已經做出調整,新組建的經營團隊在零售、快消領域及供應鏈領域有多年經驗。目前穩定經營。同時,在原有的門店規模基礎上,全時會繼續新開優質門店。還將嘗試着向其他區域進行拓展。”

全時還透露,在2020年對電商業務進行了重新規劃。其中包括計劃引進新的商品替換消費者已經不感興趣的商品。另將建立新的會員體系,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探索新的店鋪類型,比如純電商店鋪等。

然而,在新東家山海藍圖接盤不足一年半後,全時再次面臨“生死”的考驗。

全時的處境讓不少業內人士感到唏噓,但大家也認為,作為在北京市場已經打拼多年的品牌,全時具有一定的品牌價值和投資價值。然而便利店的高門檻,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能駕馭。對於便利店接盤者,不僅需要有資金的能力,還需前端門店的運營能力以及後端商品的供應鏈能力。

便利店前景看好

雖然全時命途坎坷,但便利店行業發展卻前景良好。

20世紀80年代初,全面市場經濟制度下,我國積極引進成熟市場的外資企業,7-ELEVEn正是此時進入中國市場,促進了中國便利店行業的快速發展。隨着行業政策的扶持,以及線下零售網點的意義越發突出,本土連鎖便利店在傳統玩家的基礎上,又迎來了一大批創新型便利店。

2017年日本便利店行業銷售額達到117.45萬億日元(約合70789.7億人民幣),佔零售行業銷售總額的82.4%。同年中國便利店行業銷售額僅為1900億人民幣, 與日本便利店的差距甚遠。儘管日本市場由於經濟增長緩慢、人口老齡化程度較深,零售業整體增長停滯,但便利店行業始終保持增長,並在零售行業中佔比逐年擴大。便利店作為日本零售市場銷售額佔比最高的行業,具有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運營方法。日式便利店的運營理念隨着7-ELEVEn、全家、羅森等便利店巨頭的全球擴張,成為諸多國家便利店的共同形態。

可以看到的是,在政策的推動下,國內各方勢力也在不斷湧入便利店行業。在這條路上有人高歌猛進,同樣也有人裹足不前。

從市場環境來看,國內便利店的競爭格局目前呈現三種勢力。

一是以7-ELEVEn、全家、羅森為代表的日資便利店,優勢在於成熟的便利店運營體系及鮮食開發供應鏈,劣勢是對中國國情、文化適應性差,尤其是在中國本土地方小吃的開發上滯後,日式的壽司飯糰並不適應中國。

二是以中石油崑崙好客、中石化易捷、美宜家為代表的本土舊零售便利店,優勢在於深諳中國國情與消費文化,劣勢是管理體系成熟度有待加強。

三是以蘇寧小店、便利蜂等為代表的本土新零售便利店,優勢在於科技驅動業務創新,劣勢在於快速擴張依靠資本輸血且人才體系沉澱不足。

黃文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疫情期間貼近社區的形態得到了相對穩定的發展契機。今年對於便利店業態本身會有一個新的突破,是迎來總體規模發展的機會年,而以此帶來的各個競爭門店的整合,體系規模趨勢也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2月上旬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的門店開業率不足74%,後期隨着國家相關支持復工政策的出台稍有改善,比例才提升到80%以上。業內不少企業都選擇了縮短營業時間、減少經營品類來保證最低限度的運營和供給。但就在2月10日,“創新型便利店”便利蜂在深圳深房廣場開出華南首店,成為疫情期間正常擴張的代表之一。

黃文傑表示,在這類競爭過程中,類似錢大媽等社區店都有發展的機遇,在這個領域,外資倒是沒有明顯優勢,內資企業更貼近市場,也擁有更多發力的機會,修煉好內功的業態企業具備發展優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15 字。

轉載請註明: 便利店行業“疫後”迎利好 全時卻遭遇“二度存亡”考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