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0億股權激勵之後盯上科創板 科美診斷7000萬侵權糾紛未結有何影響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財經

《投資者網》曹璐

近年來,隨着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醫療支付能力不斷提高,體外診斷行業快速發展,並受到資本的熱捧。近日,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美診斷”)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並已進入問詢階段。

雖然前景受到市場的廣泛看好,但科美診斷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也讓投資者陷入思考。例如,10億元的股權激勵導致公司當年的淨利潤由盈轉虧;賬上不缺錢,卻又上市募資研發、核心設備依賴外購,而如今還陷入多項專利侵權糾紛等。

主營業務進一步集中

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簡稱為IVD)就是將血液、體液、組織等樣本從人體中取出後進行檢測,以檢測結果作為診斷和治療的依據。由於其特性,近年來已經成為醫療器械領域最活躍,且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臨牀免疫化學發光診斷檢測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科美診斷的主要產品分為基於光激化學發光法的LiCA系列產品和基於酶促化學發光法的CC系列產品兩大類。

招股書數據顯示,科美診斷LiCA系列產品在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分別達:1.39億元、2.03億元、2.99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3.63%、55.5%、65.81%。而CC系列產品的營業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由2017年度的55.62%下滑至2019年度的33.80%。

對於主要產品的結構變化,科美診斷在招股書中表示,“近年來已經停止CC系列產品相關的研發投入和銷售渠道建設,而基於光激化學發光法的LiCA系列產品是公司經過多年研發和探索開發的新型化學發光檢測試劑,是近年來的戰略重點。”

不難發現,LiCA系列產品和CC系列產品對科美診斷整體收入的貢獻已經發生了逆轉,隨着後者收入的持續下降,其盈利將進一步向核心業務的LiCA系列產品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LiCA系列產品配套的檢測儀器LiCA 500型及LiCA 800型均由嘉興凱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興凱實)獨家供應。也就是説,若嘉興凱實因經營狀況、經營策略調整等發生變化的話,科美診斷也將隨之受影響。

近三年來,科美診斷對嘉興凱實的採購金額分別為3264萬元、3228萬元、4956萬元,分別佔採購總額的40.06%、40.80%、44.62%,均呈現遞增態勢。

超10億股權激勵又陷侵權糾紛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科美診斷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9億元、3.66億元、4.55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4.35億元、-4.24億元、1.4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分別為1.33億元、1.48億元、2.01億元。

在穩定增長的營業收入數據下,淨利潤卻連續虧損兩年不由讓人心生疑慮。據招股書中披露,“為充分調動管理層和員工積極性,利於吸引優秀人才、提高凝聚力”,科美診斷於2017年度及2018年度分別確認股份支付費用5.24億元和5.20億元。

雖然科美診斷表示,“股權激勵對於公司上市前財務狀況無其他重大影響”,但僅僅為調動“積極性”就能如此大手筆的進行超過10億元的股權激勵安排,導致公司當年的淨利潤由盈轉虧,其“慷慨”程度確實比較少見。

不過,在招股書中,科美診斷並未披露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標準、定價依據等細節問題,僅表示“激勵對象通過持股平台寧波英維力、寧波科倍奧、寧波科信義、寧波科德孚間接持有公司股份”。

企查查數據顯示,上述四家平台的實際控制人均是科美診斷董事長李臨,持股比例分別為79.15%、2.4%、22.29%、15.64%。股權激勵實施完畢後,寧波英維力、寧波科倍奧將分別持有科美生物30%、5%的股份,李臨通過上述持股平台合計控制科美生物35%的股份。

而剔除股份支付費用,科美診斷的管理費用也在不斷增長,且均高於同行。數據顯示,其近三年的管理費用分別為3002萬元、3050萬元、3409萬元,佔收入比例分別為9.48%、8.33%、7.50%,均高於同業平均值5.97%、5.75%、5.87%。

此外,科美診斷還陷入多項專利侵權糾紛。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4月底,科美診斷或其子公司博陽生物尚未了結金額10萬元以上的訴訟或仲裁事項共有7件,均與成都愛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關,案由為侵犯技術秘密、專利等,涉及金額達7085萬元。

對於陷入專利侵權案件是否會影響公司上市這一問題,某投行人士向《投資者網》表示;“由於招股書對該情況進行如實披露,加上專利涉及金額並不大,在目前註冊制過會率較高的情況下,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上會風險不會非常大。”

廣東涵德律師事務所陳煒律師則認為:“首先要考慮科美診斷的技術是否被真的外泄,外泄的技術是否會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產生影響;其次,公司的技術秘密會產生外泄,在人員管理上是否存在缺陷或者漏洞。如果正在審理的侵犯技術秘密案勝訴,那對公司而言反而是件亡羊補牢的好事;如果敗訴,會涉及是否有核心技術的流失問題,可能會影響順利IPO。”

不缺錢卻募資研發?

隨着醫改政策的持續推進,及各省出台鼓勵採購國產產品的政策支持,邁瑞醫療、安圖生物等國內企業紛紛加入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雖然科美診斷自稱是“國內首個全面掌握光激化學發光技術並實現產業化的企業”,但目前來看與國內一線醫療企業還有一定的差距。

據招股書顯示,科美診斷的產品目前已進入全國1000餘家醫院,其中二級及以上醫院佔比超過80%,三級醫院佔比超過30%。而據上市公司年報數據顯示,邁瑞醫療產品覆蓋中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和99%以上的三甲醫院;安圖生物產品已進入二級醫院及以上終端用户5600家,其中三級醫院1608家,佔全國三級醫院總量的60%。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科美診斷此次擬募集6.35億元,其中新建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基地項目和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產品研發項目分別募集4.74億元、1.6億元。

但是,從財務數據來看,科美診斷並不缺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科美診斷的總資產為9.9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2.73%;流動資產7.09億元,其中,貨幣資金1.03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4.8億元,佔流動資產的82.23%。

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持續加大研發支撐,構建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壁壘是必然選擇,但科美診斷賬面資金寬裕,甚至可以花費10億元進行股權激勵以“調動積極性”,如今卻又企圖上市募集資金進行項目研發,究竟是出於怎樣的考量?《投資者網》就該問題致函公司董秘,對方並未正面回答這一問題,僅表示“目前處於擬上市期間,請及時關注相關公告”。

不過,在體外診斷行業需求不斷加大,醫改政策、支持採購國產設備等政策為國內體外診斷企業進口替代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作為較早入局的企業之一,科美診斷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但在“內外夾擊”的激烈競爭下又該如何脱穎而出呢?《投資者網》將持續保持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科美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