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效益30.9億元,體育賽事如何讓城市既有“面子”又有“裏子”?

2019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現場。攝影風11

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名言廣為人知。對於一座城市而言,體育意味着什麼,能帶來什麼?

是知名度、美譽度提升的窗口?花銷不菲引進國際賽事,能否讓城市不僅有“面子”,還賺到真金白銀的“裏子”?城市既有自己的定位,也有承載極限,哪些賽事才是真正與城市匹配、實現“雙贏”的?

6月1日,上海市體育局、上海體育學院聯合發佈《2019年上海市體育賽事影響力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這也是上海首個綜合性的體育賽事影響力評估報告,從關注度、專業度和貢獻度三個維度評估了賽事給城市帶來的影響。報告一出,引發各方關注。帶着上述疑問,新華社記者專訪了評估報告的負責人之一、上海體育學院教授黃海燕。

2019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參賽選手在比賽中。新華社發(王翔攝)

“我們以前常説體育賽事是一個城市活力的體現,對城市形象提升、社會經濟拉動都有很好的作用,但相對缺乏系統數據支撐的評估印證,這次的評估報告主要是解決這一問題。”黃海燕開宗明義,“其實針對具體賽事的經濟評估國外早已有之,也有非常成熟的經濟評估模型;上海體育學院早在2002年就展開了對具體賽事的研究,但立足於城市、系統化評價城市規模賽事這還是第一次。此外,通過建立體育賽事評估體系,不僅對上海未來承辦更多國際賽事提供了客觀科學的參考依據,也對各區以體育賽事為媒介、集聚發展體育產業提供了經驗。”

據瞭解,此次評估報告分為關注度、專業度和貢獻度三個一級指標,總分為1000分;一級指標下又含有若干二級指標,包括媒體報道、現場觀眾規模、經濟效益、賽事規格等。

“大家關注比較多的,還是貢獻度指標。藉助體育槓桿撬動經濟市場,能釋放出產業潛能,特別是重大體育賽事,確實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十分明顯。”黃海燕介紹説。

貢獻度指標之所以受關注,因為直觀反映了賽事給東道主城市帶來的實惠,也就是“裏子”。

以2019年上海市舉辦的12項重大體育賽事為例,賽事共帶來30.9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超過102億元,税收收入7.56億元。而在這12項重磅賽事中,“頭部效應”依然明顯——上海網球大師賽、F1中國大獎賽和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三項賽事的直接經濟效益貢獻佔比超過70%。

△在上海舉行的2019F1中國大獎賽中,梅賽德斯車隊英國車手漢密爾頓(右二)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在產業拉動方面,賽事對第三產業的影響尤為顯著。體育賽事舉辦期間,往往會在舉辦地形成大量餐飲、娛樂、交通、住宿、旅遊等方面的消費需求,有效拉動城市GDP攀升。12項具有代表性的重大體育賽事對第三產業的拉動效應達61.08億元,佔比59.9%。其中,賽事與旅遊產業的聯動效應特別突出,共吸引國內外超50萬人匯聚上海,“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拉動效應達40.60億元。

“通過這次評估我們可以發現,因為高端賽事的引進都下沉到各區去舉辦,使得各區立足自身特點,發展相應的體育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黃海燕介紹説,“浦東新區是上海的窗口,藉助區域場館優勢打造了馬術、冰雪、電競等賽事集聚區;閔行通過網球大師賽打造融體育賽事、運動休閒、培訓健身、娛樂度假為一體的旗忠國際化體育休閒集聚區;奉賢雖然是上海郊區,以世界摩托車越野錦標賽為契機,整合全區優勢產業資源,加速了打造‘機車未來空間’的步伐。”

除了經濟效益,這些賽事也讓上海“城市會客廳”功能得以充分發揮。黃海燕介紹説,如高爾夫匯豐冠軍賽、上海網球大師賽、上海環球馬術冠軍賽期間,不少世界500強企業總裁和高管專程從世界各地來滬觀賽;全國各地來到上海觀看F1、電競、男籃世界盃等賽事的觀眾更是不計其數。

△2019年上海大師賽,俄羅斯選手梅德維德夫(左)與德國選手茲維列夫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吳剛攝

從這個意義上説,面子”做好了,也可以帶來“裏子”

體育賽事作為一定程度上的“眼球經濟”,給上海帶來的關注度不容小覷。評估報告顯示,2019年上海舉辦的163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引發了廣泛關注,現場受眾高達209萬人次,共吸引17萬人次參賽,192萬人次現場觀賽。163項賽事共產生35萬篇次媒體報道,包括傳統媒體報道8萬篇次、社交媒體報道27萬篇次。12項具有代表性的重大體育賽事媒體報道數量達8萬篇次,佔總報道篇次的23.4%。

其中,F1中國大獎賽和上海網球大師賽在國外主流社交媒體的瀏覽量分別達8700萬和5080萬。如此龐大的曝光度背後正是世界對上海這座城市關注度的不斷提高。這説明重大賽事不僅代表體育本身,更成為向世界推介上海城市形象的一個重要窗口。

黃海燕點評説:“可見,體育賽事給上海帶來的效益是多重的。既有賽事本身的市場價值、社會價值,又激發了資源活力。隨着賽事產業鏈佈局的不斷完善,體育產業也將逐步融入城市經濟,助推上海全面發展。

這份評估報告不僅給賽事運營商、贊助商們投資上海賽事以信心,更重要的是給上海體育管理部門未來對體育賽事引進落地以科學的參考。

作為一座面積6340平方公里的城市,上海的賽事承載力無論在空間還是時間方面都是有上限的,需要有所規劃,重點發力。上海為體育賽事培育提供了沃土,在邁向國際體育賽事之都的征途上,數量只是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還需不斷提升專業度,辦好品牌賽事,使得體育賽事的級別、品質、影響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城市發展實現“同頻共振”,這份報告的參考價值尤為凸顯。

上海市體育局局長徐彬就表示,評估報告是確定和調整上海市體育賽事規劃佈局的重要依據,今後上海將形成體育賽事影響力評估常態化機制,逐步建立體育賽事品牌認證、影響力評估、專項資金扶持的管理閉環,促進上海競賽表演業健康發展,打造國際體育賽事之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5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效益30.9億元,體育賽事如何讓城市既有“面子”又有“裏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