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暢通“大動脈”,為經濟注入更多“養分”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財經

8月份,國家鐵路貨物發送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完成貨物發送量3.08億噸,同比增加2102萬噸、增長7.3%;日均裝車16.6萬車,同比增加1.3萬車、增長8.4%,單日裝車17.4萬車,再創歷史新高;貨運收入完成344億元,同比增收14億元、增長4.2%。

眾所周知,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尤其是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衝擊,更是給鐵路貨運和客運帶來雙重的壓力和考驗,作為依靠鐵路運輸為主要收入的企業,面對客源的驟減與貨源的眾多不確定因素,鐵路部門頂住壓力,用實際行動為服務國民經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壓力面前往往能越戰鬥越勇敢。疫情防控之初鐵路客運所受影響最大,面對疫情,鐵路部門以實際行動全面壓實防控責任,紮緊疫情防控網。疫情期間,旅客運輸沒有停滯,防控物資運輸更沒有絲毫停滯,鐵路運輸安全有序。疫情開始的時候,全國各地增開的支援列車絡繹不絕,載着全國人民的關愛為抗“疫”前線送去了希望。鐵路部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並且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越戰越勇。

壓力面前往往能激發更強動力。疫情穩控後的復工復產,需要大量物資的支持,鐵路部門深知重任在身,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品質,主動服務上門對接企業貨主,盤活了全國物流資源。特別在公轉鐵運輸中,通過有效的整合自身資源,打通物流服務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在有效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更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可以説鐵路貨運不辱使命,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輸送了“新血液”,注入了更多“養分”。

壓力面前往往能走出一條新路。這些年,鐵路部門一直在“變”,當然這種“變”更多的是一種適應市場的改變。就像95306“數字口岸”系統,在與多部門協同辦公中優勢作用明顯,最直接的變化就是鐵路口岸通關效率提高了。鐵路與海關部門信息互聯互通、高度協同作業,取消了人工申報和紙質單據。貨主申報到海關放行的時間由原來的半天左右縮短至30分鐘以內,最快只需幾分鐘。諸如“數字口岸”這樣的改變還有很多,但一切改變都是有益於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和壓力,我們中國人民越戰越勇,中國的企業也凝聚起強大的合力扛起了防疫的重擔,通過這次鐵路部門的數據就可説明一切。今後,鐵路部門還應該繼續加大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優質的結構優勢,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積極的貢獻。(王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