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説券商的彈性沒了,這波行情,是不是已經打臉了。從6月中旬算起,券商指數到現在已經暴漲46%,問題是牛市才剛剛啓航,這才哪兒到哪兒呢?
今天來説説為什麼有的人會進入這樣的誤區,覺得券商股的彈性不如以前了。
一個是思維方式還停留在舊時代。
舊時代裏,券商主要靠經紀業務收入,也就是佣金,交易量上來了,佣金自然暴增。而佣金=交易量*佣金率,現在大家覺得佣金率下來了,所以即使有了成交量,總佣金還是不行,這是一種經驗主義。其實平均的佣金率在最近的一年,降幅已經很小了,牛市裏大量的休眠賬户激活,很多都是高佣金的老賬户,反而有可能促使佣金率反彈。再一個,對於佣金,要看的是邊際變化,2020年的佣金不是和2015年比的,你得和2019年比。2019年平均佣金率是萬3,到了2020年即使降低到萬2.7,降低了10%,但是你的成交量暴增一倍,這不就是90%的營收貢獻?而且這一塊兒幾乎就是純利潤,因為對應的都是固定成本,不是可變成本。進入新時代後,券商的營收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現在不單可以靠經紀業務賺錢,還有信用業務和自營投資,都是直接受益於牛市的。舊時代思維認為券商收入結構單一,盈利能力有限,不足以再次引領市場方向。
一個是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雄市裏。
老股民們可能是被震盪市搞怕了,每天唸叨着“滿3000減200”,今天賺的明天就可能虧掉,所以對什麼事兒都疑神疑鬼的。這種思維慣性如果延續到牛市,就是看什麼都覺得死貴死貴的,覺得難以理解,一些垃圾為什麼會被炒到天上?連垃圾都能上天,價值還可以(雖然不算特別便宜)的券商為什麼就不能漲漲?市場對於券商的認識,在雄市裏是扶不起的阿斗,到了牛市裏秒變高富帥,即使是那些不買的人也要來談論一下,券商成了萬眾矚目的板塊,是注意力的焦點,這個時候不想漲都得漲,和價值的關係已經不大了。平心而論,作為了一個在雄市裏掙扎了好幾年的散韭,就算我沒買一分錢券商,我都巴不得券商趕緊翻三倍翻四倍,因為我知道券商是牛市的旗手,券商可以徹底點燃市場情緒,別人吃肉了我就可以喝湯,波動是我的朋友。券商漲三倍,那我的重倉股銀寒地慘是不是翻個一倍也不過分了?趕緊的吧,時間有限,這個月就給我漲上去,不漲停你好意思説自己是券商股?牛市和雄市的另一大區別是,雄市看業績,看確定性,而牛市裏,有個預期就夠了,券商盈利暴增的預期給的夠不夠?
還有一個誤區是老股民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太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就是市場的“主力”。
這種思維下就理解不了進入牛市後,新股民和新基民才是主導行情的關鍵力量。老股民可能資產雄厚,一人持有幾十萬幾百萬的股票很正常,但人數畢竟稀少,新股民們膽子雖小,開始的時候只敢買幾萬十幾萬的,但是架不住他人多。
我們看一個標準新散户入市的流程:對於一個從來沒有炒股經驗的人來説,入市的第一站可能是聽親戚朋友介紹,或者是選擇一個就近的線下營業部。那種線上開户的,大部分已經不能稱之為很新的股民了,他們可能已經有過一定的交易經驗,或是為了更低的佣金和利率,或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或是聽了別人的忽悠才換了其他券商線上開户。一個新股民走入中信證券的營業部,馬上就有了對中信證券的第一印象,神秘而高大上。對於他來説,反正毛也不懂,買啥都一樣,這個時候中信證券這支股票本身就成了備選股之一,而且他知道這家券商在這條街上開了十幾年,看得見摸得着,是正經金融機構,至少不是騙子,比其他那些亂七八糟的股票強多了,其他的公司連名字都沒聽説,誰知道是不是坑?這個時候中信證券派個美女經紀每天跟蹤這個客户,一對一服務,發發研究報告,給點兒投資建議,賣賣基金產品,噓寒問暖的,這一來二去就對上眼了。新股民對這家券商的好感陡增,有的時候買入中信證券的股票就是一念之間,反正買啥都是買,對於他來説沒有本質區別,不如買個順眼的,買個熟悉的。而且他會頻繁的聽人説,牛市就要買券商,唱空券商的人也很少,各家券商針對同行發的研報更是日常商業互捧,除了誇就是誇,一句廢話沒有。試問在座的各位老股民從入市以來,有沒買過軍工的,有沒買過醫藥的,有沒買過地產的,但誰沒買過券商的?舉個手我看看。
這樣的一個新股民可能沒什麼力量,但成千上萬的新股民聚集起來就是鋼鐵洪流,遇神殺神,勢如破竹!
李笑來有句名言:韭菜的共識,也是共識。在牛市裏,我看別説是共識了,韭菜的共識簡直就是真理,是賺錢的密碼,誰能掌握新股民的心理,那想虧錢都難。
所以我一直説對於券商股,如果真的有牛市,翻倍保底三倍及格。現在還早,對於指數,現在大致相當於2014年2500點的位置,拿好手中的籌碼,耐心持有。
這篇又水了,下篇整點兒乾貨。
點個關注再走吧!
@今日話題 @雪球達人秀
#券商股集體瘋漲#
$中信證券(SH600030)$ $海通證券(SH600837)$ $國泰君安(SH601211)$
/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