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證券報】;
7月前8個交易日,大盤放量上攻,但超九成主動偏股基金業績跑輸滬深300指數,基金之間業績延續分化。截至7月10日,今年以來主動偏股基金首尾業績差達94.14個百分點,其背後是很多公私募基金經理的“煎熬”:踏空、選錯板塊、風格切換之惑。
逾九成基金跑輸大盤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0日,7月以來2810只(A、C份額合併計算)主動偏股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的平均淨值增長率達9.21%。不過,相比於同期大盤的漲幅,這一表現難言出色。截至7月10日,7月以來滬深300指數上漲14.15%,僅291只基金的同期業績跑贏大盤,佔比僅不足一成。
7月以來整體跑輸大盤的背後,是基金業績分化繼續拉大。7月頭8個交易日中份額淨值增長率超20%的有20只基金,位於15%-20%之間的有159只基金,10%-15%之間的有1333只。其中表現最好的是永贏智能領先A,7月以來淨值增長率達25.91%。表現最差的主動偏股型基金同期淨值增長率為-3.30%,8個交易日業績首尾差距接近30個百分點。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從倉位來看,業績表現較好的主動偏股型基金在今年一季度的倉位普遍較高,並較去年末均有加倉。
從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看,公募基金業績也出現了極致分化。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0日,今年以來2606只主動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淨值增長率達32.09%,其中表現最好的基金回報率已達86.76%。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10日,今年以來主動偏股型基金首尾業績差達94.14個百分點。
各式各樣的煎熬
巨大的業績差距背後,公私募基金經理在忍受着不同的煎熬:踏空、選錯板塊和風格切換之惑。
A股近期加速上漲,令一些沒有及時轉變思路的基金經理尤為難熬。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坦言:“今年以來的收益有20%,基本來自春節前後的市場反彈,3月起基本空倉,剛開始躲過大跌,但後面連續踏空,錯過這波行情。”
踏空固然沒有收益,滿倉也未必就能賺錢。在以消費、醫藥、科技為主導的結構性行情下,A股各大行業表現嚴重分化,如果未能踏上這三大熱門板塊,業績可以説乏善可陳。“看到同公司其他基金經理一天賺幾千萬元,自己的組合當天表現僅為正收益,感覺非常難熬。正在考慮是進行調倉還是維持當前組合持倉。”某基金經理説。
另一位調倉較為及時的權益投資總監透露:“去年就非常看好房地產板塊,在當時的科技股行情下熬了很久,一直不捨得賣,今年一季度終於還是調倉了一部分到醫藥板塊,算是趕上了這波行情。”
7月以來,以金融、地產為代表的價值股一度領漲,令市場廣泛討論風格切換是否已經開始。儘管隨後創業板指更為強勢的表現令聚焦成長股的基金經理稍微安心,但依舊難掩焦慮。“連續好幾天沒有跑贏大盤。”一位私募基金總經理表示,“會糾結市場風格會否切換,要不要調倉,畢竟成長股估值不便宜了。”
投資理念升級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疫情衝擊以及A股市場的快速變化,推動了基金經理投資理念升級。
拾貝投資創始人胡建平表示,2016年之後,資本市場的定位、供給和需求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在要慢慢習慣,資本市場已進入可以讓投資者較長時間過好日子的階段。不要總想着站在門口,時刻準備撒腿就跑,這種心態很難在市場掙到很多錢。
基金經理對當下企業價值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某績優公募基金經理表示,近十年企業之間差異增大,原因在於經濟動力發生了變化。未來經濟動能中,科技進步的作用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無形的包括企業管理技術、思維價值觀等。很多企業跟不上科技發展步伐,淘汰率就會大幅上升。過去增長較好的物質消費在未來增長空間有限,原先的大消費、資產密集型產業的護城河在動搖。
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有基金經理更加篤定選擇優秀公司的重要性。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投資過程中遇到下跌或者盤整時,很多基金淨值表現優於指數,是因為A股市場永遠存在結構性行情。所以基金經理要做的就是選出好公司,而不是頻繁判斷市場漲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