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設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會被影響嗎?
5月22日晚,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接受紅星新聞在內的媒體專訪,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劉世錦説,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是越在這個時候越需從長遠和大局出發,看到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潛能和發展規律,看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
對於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不設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劉世錦表示,這個安排既有特殊原因,也是積極態度。他建議,未來在國家層面或可不提具體經濟增長指標,而是明確就業指標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省級層面,則可以提增長速度的指標。
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傷筋動骨
如果今年經濟增長3%,則相對增長率可達5.5%~6%
“這次疫情對整個一季度經濟衝擊很大,有兩個月基本停擺,目前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經濟逐步開始恢復。但是二季度,需要關注外貿的下降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劉世錦説,歐美髮達國家在三四月份進入疫情上升的過程,二季度可能會有10%的負增長,作為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可能會給我國外貿帶來衝擊。
“疫情期間,一些人有悲觀情緒,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因素沒有變。”劉世錦説,這包含6個方面,
中國仍然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變;
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升級,都市圈、城市羣發展,沒有變;
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形成世界上最大內需市場,沒有變;
立足科技進步,推動創新發展和歷史發展,沒有變;
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深化改革,激發經濟增長的活力和競爭力,沒有變;
堅持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前進,沒有變。
“綜合來看,全年如果中國經濟能有正增長,或在此基礎上能有3%左右的增長速度,從全世界來看,也是不容易的。”劉世錦提出,評估經濟增長可以從相對增長率來看。他解釋,就是將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與世界的平均增長速度進行比較,看二者的比值或差值。2019年全球的平均增長速度是2.9%,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是6.1%,差值是3.2。
“2020年,假定我們能增長3%,而世界平均增長速度WTO的預測是-2.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聯合國預測是-3%以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中國經濟今年的相對增長率,可能就會拉大到5.5~6個百分點。”
劉世錦説,《政府工作報告》特別講到一句話,説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足,韌性強,迴旋餘地大,政策工具多。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傷筋動骨,在疫情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爭取兩到三年時間,能使經濟重新回到正常軌道。也就是説今年爭取能正增長,再好一點,再努力一把,能有3%左右的增長,到明年增長速度可能就會比較高,比如説到6%、7%甚至更多一點。其一,因為今年的基數比較低;其二是反彈的因素,由於疫情被壓制的一些增長動能會釋放出來。
政府工作報告不設經濟增長目標
既有特殊原因,也是積極態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沒有提出全面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報告還提到,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打贏脱貧攻堅戰。
劉世錦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設定具體的經濟增速目標,但是特別強調了就業優先的目標,設定了關於就業的指標。無論對今年還是今後,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穩增長是為了穩就業,如果就業達到合適水平,比如説達到充分就業,那麼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也意味着全社會的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實際增長率達到了潛在增長率的水平。
“今年沒有設增長速度的具體指標,既有特殊原因,也是一個積極態度。”劉世錦建議,未來在國家層面或許可以不提具體經濟增長指標,而是明確就業指標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比如:物價水平、風險防控、環境可持續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等。在省級層面,則可以提增長速度的指標,因為地區競爭是過去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動力機制。
2萬億資金直達基層,提高政策效率,具有探索意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税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對此,劉世錦説:“這個國債已經明確主要用於救助,不能幹別的。而且,是要直接下到基層,減少中間環節,這對提高政策效果分憂必要。另外在技術上也是可行的,因為最近今年來數字經濟發展很快,從國家層面直接到企業甚至個人,技術上都是可行的”。
劉世錦認為,這樣減少中間環節的安排,不僅對於提高政策效率有積極因素,對下一步財政政策也有探索意義。在具體的事實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新技術、新機制讓它扁平化,應該説是一個積極嘗試。
宏觀政策重點是幫助企業降低開支,應聚焦“恢復”“救助”“避險”三方面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宏觀實施力度,着力穩企業保就業,具體提出多項減税降費、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金融支持措施。
比如要求,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減税降費政策,包括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免徵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税,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所得税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減免國有房產租金,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並予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
劉世錦認為,目前的宏觀政策應該主要聚焦三個重點:第一是“恢復”,復工復產同時,當務之急是恢復需求。第二是“救助”,因為一些企業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因為業務活動停滯,沒有現金流同時又有固定支出,一些企業撐不住。所以這次國家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的重點就是幫助企業降低各種開支。第三是“避險”,要避免一些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在遇到衝擊以後帶來更大風險,特別是注意金融風險。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受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盪。但同時提出,今年的預期目標是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劉世錦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確實發生了產業鏈脱鈎和停頓。這對全球產業鏈確實是很大沖擊,但是一定要注意,這次經濟下行並不是經濟內部出問題,而是由於非經濟的巨大外部衝擊。如果經濟內部沒有很大問題,等衝擊逐步過去,聯繫還會逐步發生。“這一點不要做過多不樂觀的估計”。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劉宇鵬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