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迎來重大進展。
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和澳門金管局公佈開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框架內容,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可個人跨境投資區內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
此外,多家銀行對此均進行了回應,部分銀行表示積極做好跨境理財通的籌備工作。
“對於銀行來説,‘跨境理財通’落地後,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張,財富管理行業參與者增加,需要銀行整合優勢,積極進行探索與準備,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相適應的更高水平的銷售渠道、客户服務、產品管理能力,包括做好思路設計、佈局網點、創新服務機制、優化產品設計等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
積極籌備“跨境理財通”
“跨境理財通”是什麼?主要指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粵港澳大灣區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按照購買主體身份可分為“南向通”和“北向通”。南向通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在港澳銀行開立投資專户,購買港澳地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北向通指港澳地區居民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開立投資專户,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跨境理財通”,投資者到底可以買什麼理財產品?根據公告,“跨境理財通”遵循三地個人理財產品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尊重國際慣例做法。“北向通”和“南向通”投資者資格條件、投資方式、投資產品範圍、投資者權益保護和糾紛處理等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香港金管局、香港證監會、澳門金管局商議確定。“北向通”和“南向通”業務資金通過賬户一一綁定實現閉環匯劃和封閉管理,使用範圍僅限於購買合資格的投資產品。資金匯劃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資金兑換在離岸市場完成。對“北向通”和“南向通”跨境資金流動實行總額度和單個投資者額度管理,總額度通過宏觀審慎係數動態調節。
《證券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多家銀行已開始積極進行“跨境理財通”的籌備工作,有望迅速推出相關產品。
據悉,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大多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廣州和深圳等大灣區城市設有分支行營業網點。其中,工行表示,積極做好“跨境理財通”業務開辦準備。而平安銀行則表示,預期隨着後續計劃細則的出台,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銀行和資產管理行業將在諸多方面受益。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招行作為一家總部紮根於大灣區的股份制銀行,積極響應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部署,按照“專屬賬户、封閉管理、風險可控”的指導精神積極做好跨境理財通相關準備工作。
對於具體如何開展業務,目前銀行普遍暫未進行回應。而工行僅對此作出框架性表態:跨境理財業務按照“專户管理、資金閉環、用途可控、手續便捷”思路設計,整合集團經營優勢,創新建立跨境理財服務機制,支持推動大灣區內地居民和港澳居民通過工行灣區機構一體化服務,實現客户跨境、雙向購買金融理財產品。
盤和林認為,“跨境理財通”豐富了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有效拓展了境內外資本市場流動的渠道,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居民自主、多樣化的投資需求,有效提升跨境投資渠道以及投資便利性,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之間的金融合作與經濟協同發展,對於深化金融市場改革與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風險管控能力要求更高
在跨境業務得以進一步拓展的同時,“跨境理財通”將給理財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東方金誠國際團隊負責人常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市場參與者層面來看,“跨境理財通”業務將給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增加便利和選擇,內地居民將實現跨境購買金融理財產品,豐富個人海外財富管理渠道,滿足更多風險偏好需求,這有助於促進市場培育多元化的個人投資者隊伍,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業務試點為內地金融機構開發跨境理財市場拓展了空間,在產品設計和系統研發過程中,不斷優化自身業務流程,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推動銀行等相關機構提供更多類型、更全面的金融服務。同時,業務試點為香港和澳門地區的資管機構打開超30萬億元的內地理財市場,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以及促進澳門金融市場的繁榮。
另外,從市場監管層面來看,中國香港澳門與內地監管部門密切合作,一方面有助於加速內地金融市場的開放,促進監管框架和細節對接的完善落實;另一方面,各方通力協作拓寬雙向投資渠道,將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深化監管改革,吸引更多境外資金流入內地市場。
“‘跨境理財通’給客户提供了更豐富的理財方案,‘跨境理財通’落地後,除了港股通、中港基金互認等投資方式,投資者可以進行資產配置的產品和方式將更加多元,這也將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對理財業務的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開發等各個環節都是利好,也能促進跨境資金和產品的互聯互通。”盤和林表示。
“‘跨境理財通’試點開通後,將對銀行金融基礎系統研發、規範業務流程、產品研發創新及風險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跨境理財通’將帶來大量的社會公眾和金融機構在內地設立銀行賬户的業務需求,因此銀行需要加大三地間分支機構或合作伙伴的合作,開發異地開户便利性業務。同時也應該建立健全三地支付聯通體系,實現客户跨境、雙向購買金融理財產品的金融基礎建設。在業務流程上,應完善封閉運行、額度管控、主場規則的流程優化。”常徵進一步解釋稱,考慮到潛在客户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差異,在產品創新方面,銀行應加強資產配置能力,提供不同風險層級的多元化人民幣理財產品。預計在“跨境理財通”業務運行初期,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可能得到更多大灣區投資者青睞。此外,銀行也需要完善個人投資者識別系統,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風險管控能力。同時,銀行應完善跨境理財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機制。由於業務涉及跨境理財產品購買,銀行應明確投資者認定標準和操作規則,完善配套系統研發,在審慎的原則下,為大灣區個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個性化服務。
在盤和林看來,“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還需要等待投資者資格條件、投資方式、投資產品範圍等相關細則的出台,也需要採取必要措施,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相關金融監管合作配套政策,可以在股票、債券互聯互通等這些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機制上參考和創新,建立有效監管機制,按屬地管理原則進行糾紛以及違法違規行為處理,保護投資者權益。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