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9日下午,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線上座談會順利召開。
會議邀請了十餘位全國著名經濟學家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結合兩會最新精神展開相關解讀與研討,為新時代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獻計獻策。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謝富勝教授主持了會議。
出席會議並進行座談的專家有: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南京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洪銀興,南開大學原副校長、南開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逄錦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胡樂明;
以及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多位研究員,包括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一級教授楊瑞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主編邱海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享光等。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偉指出,《意見》為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提供了堅定指引。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在發言中指出,此次《意見》發佈事關重大,尤其是在如下三個方面指明瞭改革方向:第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第二,要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第三,要強化法治保障。
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南京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洪銀興認為,高標準的市場體系關鍵的問題就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包括產權、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同時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
如何理解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具體來看包括:第一,資源配置以競爭為基礎;第二,結構性改革提出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任務。這些任務的實現途徑最終還是要靠公平的、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
第三,在壟斷和競爭的關係上,市場上存在着壟斷結構、壟斷行為,競爭是否有效,關鍵在於競爭是否有序;第四,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關鍵的問題需要建立市場秩序。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鬍樂明認為,《意見》緊扣制度建設這一主線,在加快完善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制度方面做出了很多具體部署,在關鍵性、基礎性的重大經濟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創新。
《意見》強調要完善適應新科技革命要求的制度安排,做出了許多鼓勵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的制度改革部署,在產權保護、要素配置方面尤為明顯。《意見》強調要完善適應國內經濟治理要求的制度安排,提出優化經濟治理方式,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對政府的作用、市場的作用及其相互關係做出了更加明確的界定,特別是突出強調要健全國家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
《意見》還強調要完善適應全球治理要求的制度安排,既要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體系,同時也要通過開放來促進自身的制度創新,積極參與全球市場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提出更多關於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理論、中國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一級教授楊瑞龍認為,《意見》體現了讓市場機制在國有企業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思想。
首先,《意見》體現了以分類改革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思想,明確提出國有經濟更多投向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和關係國家命脈的科技國防安全等領域,而對於充分競爭領域的國有經濟要通過資本化、證券化等方式,優化國有資本配置,提高國有資本收益。
其次,《意見》體現了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想,強調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改革要強化收益權,淡化控股權,強調在混改企業當中應該實行股權激勵,提出要探索建立有別於國有獨資、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
再次,《意見》強調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推進壟斷行業的改革。《意見》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是在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處理上面更大程度上強調市場,最大限度發揮市場作用,實現各類所有制主體的公平競爭。引入競爭機制不僅有利於處於自然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提高效率,而且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守英以《堅持權利更大開放的改革方向,建成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題展開主題發言。劉守英教授從中國改革的本質出發,指出改革開放的本質是實現權利的有序開放,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實現進一步的權利開放。
在此基礎上,劉守英教授從如何實現進一步的權利開放角度對文件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包括,第一是堅持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第二是保持權利開放秩序的制度安排,第三是真正保證權利開放制度中的平等,並集中圍繞制度安排問題,討論了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問題。
在產權制度方面,劉守英教授着重闡述了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和農村產權制度存在的一些難點問題。在要素市場化方面,劉守英教授從要素市場的完善、要素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方式三個方面展開了深入的分析。最後,劉守英教授對制度性的權利開放作了闡述。
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主編、經濟學院教授邱海平指出,對於從事理論經濟學研究,特別是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學者,需要用一種創新的理論思維對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的邏輯和最終目標的內在系統性、學理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從而為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
從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出發來理解新時代的經濟體制改革開放和發展問題,具有重大的創新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指出,《意見》是對我國過去實踐的再認識。李義平教授強調了《意見》中的兩個側重點。
首先,李義平教授認為市場經濟已經在歷史實踐中體現出其具有多樣性的特徵,不同國家因歷史文化和制度的區別,會衍生出不同的市場經濟模式,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是基於我國社會主義體制特徵演化出的符合我國實踐的具體市場經濟模式。
其次,李義平教授指出收入分配問題依然是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除了充分發揮市場的在要素分配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外,政府也必須發揮應有的作用。
政府需要保證勞動者收入與經濟增長相適應,加強按勞分配,並且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樣才能凸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優化的收入分配結構能夠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生產與消費的積極性,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享光指出,《意見》中的一些新表述則表明了市場經濟不僅應該在經濟制度方面發揮作用,還應該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與這些新形勢新要求相比,我國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沒有完全理順,還存在市場激勵不足、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觀經濟活力不強等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仍存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加大,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轉型與治理難題在疫情後進一步加大。
要在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突圍,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在經濟體制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創新,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改革任務中的重中之重。
編輯:李碧瑩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