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月收官。回顧五月整體情況,滬指累計下跌0.27%,深成指累計上漲0.23%,創業板指累計上漲0.83%。
全國兩會過後有怎樣的投資機會?投資者要注意哪些風險?5月29日,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銀河證券財富管理總部投資諮詢負責人秦曉斌做客新華社“快看”直播間,為投資者答疑解惑。
財政政策符合市場預期
最近,有市場人士認為財政政策低於市場預期,對此,沈建光在直播時指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並沒有提出“封頂”數字,未來還可能會有一定空間。同時從數據上來看,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實際上,財政政策相對是寬鬆的。”沈建光説。
秦曉斌認為,兩會後的投資機會,重點應放在聚焦政策實施推進的層面,政策效應持續驗證等方面,特別關注保障就業和民生核心的擴大內需戰略。
新老基建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兩新一重”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發廣泛關注。“兩新一重”建設,即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作為“以民生為導向、支撐內需擴大”的重大方略舉措,“兩新一重”既能成為擴大逆週期調節的重要抓手,利好短期,又能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惠及長遠,有望通過精準發力擴大有效投資,為中國經濟提供新動能。
沈建光認為,基建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立竿見影的,對國民經濟勞動生產率起到了基礎性的帶動作用。而“新基建”與產業科技革命更加緊密結合,創造和開闢了未來多個投資需求和空間。
秦曉斌提醒投資者,新基建和老基建的投資邏輯是不同的。“‘兩新一重’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可以算作老基建的範疇。”秦曉斌表示,“相比新基建,老基建增速沒有那麼快,但對拉動傳統制造業等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老基建對於二級市場中一些週期性的行業,例如鋼鐵、石化、建築建材等估值水平處在歷史底位的板塊有一定拉動作用。
在秦曉斌看來,投資者一定要明確新基建概念的範圍很廣這一事實,以及注意投資節奏。以5G為核心的產業鏈為例,覆蓋了上游原材料設備生產到終端等,投資者要關注產業鏈的發展以及實際投資標的的估值、增速等數據的匹配度。
“相對來説,老基建選擇標的相對容易,但投資者對標的收益預期不能過高,而投資新基建,要注意把握對行業發展節奏的掌控,也有一定難度。”秦曉斌説。
“復甦”是六月份的關鍵詞
中國財富歸納多家機構對六月份影響市場走勢的因素,或將涉及三個方面:
第一,國際環境的影響。美國升級對華為管制,將華為及所屬公司納入新的實體清單。相關行業龍頭將得到政策和資金更多傾斜,但還是須防備應對不達預期的負面衝擊。
第二,復工進程和產能利用進程之間的落差,可能導致經濟復甦弱於市場預期,並帶來行情攪動可能。目前全國復工進度較復產進度更高,中小企業及生活服務業的復工都達到90%以上,但內外需疲軟背景下,一季度產能利用率僅為67%,遠低於2013年以來75%的水平。復工復產與達成率的分化,説明覆工復產面臨瓶頸性約束,行政性推動基本完成使命,市場需求推動是經濟常態化的關鍵。
第三,海外疫情的發展。歐洲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數開始下降,美國何時向下出現拐點還需要觀察。目前美歐逐步復工復產,若美歐疫情控制持續向好,對改善外需有很大支持,有望改善國內的經濟增長預期。美歐自5月開始復工,復工進展和疫情數據將在6—7月面臨考驗。如果數據向好,市場將確認基本面向上。
沈建光認為,下半年最核心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仍舊來自於海外疫情。“因為這關係到了中國企業的出口。海外疫情的不確定會影響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
秦曉斌認為,下半年,消費和週期性產業存在一些機會。在風險把控方面,投資者一定要關注一些高估值、高預期行業和標的的基本面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