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俱樂部”擴容記:易方達、華夏領銜座次榜 有“網紅”震盪市退潮

公募基金一季度座次出爐。

按照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數據,截至2020年3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6.64萬億元,規模再創新高。

具體到各類型產品來説,儘管一季度受疫情及市場劇烈波動影響各類型基金規模增長較上季度末均有所放緩,但各類型基金規模平均增幅均在10%以上。

事實上,雖然行情波動調整,但一季度公募基金的發行也出現了一個小高潮。銀河證券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有239只新基金髮行,募集規模為5160.41億元,創下了1998年以來的季度最高紀錄,超越了2007年與2015年兩個高點。

就基金公司來看,邁入“千億俱樂部”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繼續增加。其中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兩家基金公司剔除貨幣基金及短期理財產品的管理規模已超4000億元,領跑排行榜。

規模再創新高

今年一季度各類型基金的資產淨值規模較2019年底均表現為增長。

按照銀河證券數據,股票基金的資產淨值從2019年底的1.27萬億元增長到1.38萬億元,增長了1070.78億元,增長率為8.43%;混合基金的資產淨值從2019年底的2.07萬億元增加到2.28萬億元,增長了2136.96億元,增長率為10.33%。

此外,債券基金在一季度末的資產淨值為4.71萬億元,較2019年年末增長了4686.49億元,增長率為11.06%;貨幣基金則在一季度增長了超過一萬億的規模,增長率為15.46%,規模增長至8.17萬億元。

“具體到各個基金類型來説,債券型基金規模上升,一方面由於新基金成立,另一方面源於一季度債券型基金表現較好,收益上行帶動基金淨值規模上行;另外貨幣基金一般在A股市場表現偏弱的環境下呈現上行,一月份市場震盪,也增加了避險需求。”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表示。

事實上,雖然貨幣基金收益不斷走低,但貨幣基金規模在今年二月份以來重回8萬億,並且在一季末規模繼續增加。這也是2019年3月以來,貨幣基金規模再次迴歸8萬億高點。

具體到股票型產品來説,一季度亦迎來大爆發,多次出現“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

數據顯示,整個一季度共有239只新基金髮行,其中股票方向基金新發行數量為139只,募集規模3220.47億元,創下股票方向基金髮行的歷史最高季度紀錄。

在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胡立峯看來,雖然一季度我國經濟金融生活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影響與強烈衝擊,但是公募基金行業卻迎來了歷史最高紀錄。

但是這一次擴容,是否會在業績上為投資人帶來正反饋,猶未可知。

“千億俱樂部”再擴容

就各家基金公司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按照剔除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的規模,共有27家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突破千億。相比2019年年末的數據,再度增加了一家。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易方達基金,規模為4827億;其次是華夏基金和博時基金,規模分別為4132億、3677億,分列第二、第三名。第四位至第十位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則分別是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嘉實基金、富國基金、中銀基金以及招商基金。

相比去年年末的數據來説,多家基金公司在一季度的非貨幣基金及短期理財規模均表現為繼續增長。

其中一季度規模增長最大的基金公司是廣發基金,廣發基金在一季度末的非貨幣基金及短期理財規模為3543億元,排在第四位,相比2019年年末的數據,廣發基金的規模增長了850億。

此外,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兩家公司一季度的非貨幣基金及短期理財規模增長也超過了700億元,分別為776億元和717億元。

按照一季度新發基金的情況來看,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也排在前列。

銀河證券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首募基金資產淨值最高的基金公司就是廣發基金,廣發基金一季度主基金數量為11只,首次募集基金資產淨值為371.59億元;排在第二三位的則是易方達基金以及華夏基金,兩家基金公司一季度的首募基金淨值分別為301.72億元和271.5億元

除了新發產品之外,存量產品也有明顯增量。

譬如廣發基金,以2019年的公募業績冠軍劉格菘管理的幾隻產品為例,劉格菘2019年業績“霸榜”的三隻基金,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以及廣發多元新興在一季度又迎來大量資金申購。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三隻基金的規模分別達到143.82億元、99.96億元以及75.65億元,較去年年末的規模分別增長了109%、73%以及210%。

此外,Wind數據顯示,也有41家基金公司一季度的非貨幣基金及短期理財規模表現為負增長。

其中嘉實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末的規模為2752億元,較2019年年末的數據下滑116億元,是所有基金公司中規模下滑最大的一家。此外,大成基金在一季度規模下滑87億元,僅次於嘉實基金。

而曾推出多隻爆款基金的興全基金,其在今年一季度的非貨幣基金及短期理財規模亦出現下滑。數據顯示,興全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末的規模為1451億元,較2019年年末縮減57億元。

監管層嚴控規模口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唯規模論”的評價體系依舊不被監管機構認可。

4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早前有三方機構披露了各家基金公司的今年一季度以及去年年末的規模排名數據,但隨即接到監管層窗口指導,稱不允許發佈基金公司規模排名數據。

這意味着,監管層針對公募基金規模披露的管控更加嚴格。

事實上,早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監管層在去年下半年就叫停了公募基金規模數據提前泄露。

而按照往年模式,都是基金公司年末將規模數據報給基金評價機構,但2019年,監管層已禁止基金公司提前向評價機構公開數據。

因此,公募基金的2019年度規模數據並未如往年一樣得以在2019年12月31日就發佈。

但現在,公募基金年報、一季報已經發布,此時叫停評價機構公佈規模排名數據,顯然是監管層進一步收緊了針對公募基金規模數據披露的管控。

事實上,此前監管層也多次針對基金評價機構提出要求,要求評價機構弱化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的關注。

“管理規模並不是評價投資管理能力的關鍵評價指標。”基金業協會方面明令指出。

按照此前要求,基金評價機構應進一步弱化對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不再公佈包含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的排名數據,轉而建立更為科學、全面、合理的基金管理公司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投資者及相關方更為理性、客觀地看待規模排名,突出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對於財富增長的重要作用。

更早之前,2017年,監管層宣佈取消了公募基金貨幣基金規模及單項排名評價。不僅僅是對貨幣基金規模的排名限制,隨後在2018年,監管層又要求將短期理財產品剔除產品規模排名。

在2018年年末基金業協會組織的基金評價業務座談會中,協會要求基金評價機構弱化對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細則包括不再公佈包含短期理財債券基金規模的排名數據,基金管理公司也將不能通過各類渠道宣傳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的規模排名及收益率等。

為什麼監管機構對公募基金的排名如此敏感?或許可以從往年公募規模排名戰中的種種亂象尋找答案。

對於基金公司來説,行業的規模排名,依舊是一個重要考核指標。為了規模數據更加好看,種種問題也在積壓。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尋找“幫忙資金”。2017年以前,每到臨近年末,不少公募基金尋求“幫忙資金”的“需求單”就開始在圈子裏流傳。

“之前不少公募基金找過來説需要衝刺貨幣基金申購量,向我們尋求合作,會根據申購量給與一定比例的報酬。”有券商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雖然這種方式“高效快速”,但一到下一年年初,幫忙資金撤離的時候,“裸泳者”也會浮出水面。譬如此前貨幣基金規模並未排除在外,不少公募基金都在年末有“衝規模”動作,轉眼卻在一季度出現規模的大幅縮水。

【來源:21經濟網財經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4 字。

轉載請註明: “千億俱樂部”擴容記:易方達、華夏領銜座次榜 有“網紅”震盪市退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