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觀察|豬價將逐步進入季節性上漲通道 ⑤
編者按:
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生豬行業正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時刻。受多種因素影響,生豬價格持續走低,行業整體利潤急劇下滑,許多養殖户以及生豬龍頭企業面臨嚴重的虧損。為了深入瞭解這一困境,大河財立方推出一組觀察稿,從不同角度剖析生豬行業的現狀及挑戰,以期引發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組觀察稿,使讀者更深入地瞭解生豬行業,看到行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共同關注生豬行業的未來發展,期待能夠早日走出寒冬。
□ 大河財立方評論員 徐兵
馬上快到年底了,生豬市場的旺季也到了,但讓人意外的是,豬價並沒有像往年那樣上漲,反而出現了下跌的情況。這讓很多養殖户感到焦慮和困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實際上,豬價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數據上來看,國內豬肉批發價已經連續下跌了11周,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40%。這種跌幅在歷史上都是比較少見的。同時,生豬價格也在低位運行,而豬糧比連續三週以上運行在5∶1~6∶1之間,也處於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這説明養殖户們的盈利空間已經被壓縮得非常小了。
這種情況不僅對養殖户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也對整個生豬產業鏈產生了影響。因為豬價下跌,很多養殖户開始減少存欄量,甚至有一些人選擇退出市場。這樣,生豬的供應量就會減少,進而影響到豬肉的供應和價格。
為了穩定市場,國家發改委和有關部門近日決定啓動第三批中央豬肉儲備收儲工作。這一措施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防止豬價過度下跌,給市場注入一些信心。通過收儲工作,政府可以調控市場的供需平衡,促進豬價的逐漸企穩。這對於養殖户們來説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他們可以期待市場逐漸恢復正常。
然而,要想讓豬價真正上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消費需求需要得到有效提升。雖然現在是傳統的消費旺季,但如果消費者的購買力沒有增加,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導致消費意願下降,那麼豬肉的消費量就不會達到預期水平。這樣,供大於求的局面就會繼續存在,豬價就很難上漲。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物價低位運行也反映了當前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這意味着經濟的恢復還需要更多的努力。而宏觀政策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政府需要通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來推動經濟復甦動能的回升。只有當經濟活躍起來,人們的收入增加了,消費需求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關於春節前的生豬市場,筆者認為,季節性上漲通道即將逐步形成。由於南方醃臘和灌腸等傳統消費旺季即將到來,疊加政策上的收儲措施,有望促進豬價逐漸企穩並進入季節性上漲通道。
然而,要實現豬價的穩定上漲,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除了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外,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消費意願至關重要。
對於養殖户和整個生豬產業鏈來説,也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策略。他們需要加強成本控制,提高生產效率,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同時,與政府、行業協會等的合作與溝通也非常重要,這樣可以確保,在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化中,能夠迅速應對並抓住機遇。
責編:劉安琪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