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現代財税金融體制

建立現代財税金融體制

——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助理、教授樊勇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税金融體制。談及“建立現代財税金融體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助理、教授樊勇認為,背後主要有三方面考慮。

“一是財政税收制度和金融制度都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是一個整體。財政與金融本就關係密切,都力求社會供需在動態過程中達到總量的平衡和結構的優化,使經濟儘可能實現持續、穩定、協調發展。近年來,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緊密配合,促進了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實現。如果二者不能相互協調配合,會阻礙宏觀經濟發展,也會給微觀主體發展帶來困境。因此,完善我國的宏觀經濟體制必須從這兩方面入手、統籌考慮,使其在相互的政策配合中,合理調節宏觀經濟,為微觀主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現代財税金融體制’的提法更能凸顯財税體制和金融體制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重要性。二是中國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宏觀經濟政策選擇的外部環境也發生變化,需要將財税政策和貨幣政策統一起來,相互補充,解決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所不能解決的外部性問題。”樊勇指出,三是突出税收政策在財政和金融政策中的作用。税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又是國家重要的調節收入分配的工具之一。同時,企業既是微觀經濟的主體,又是納税主體,税收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會對企業的預期和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税收政策會對其他財政政策的選擇和實施產生影響,也會進一步引導宏觀經濟發展方向和微觀主體的資金流向,從而影響金融政策。

財税金融政策作為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對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間,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樊勇認為,這意味着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要有更高的水平,現代財税金融體制需要精準、普惠、靈活、創新。

“具體而言,‘十四五’時期,必須要精準決策、精準施策,選擇財税金融政策時要小心謹慎,防止具體政策作用出現不合適的‘疊加效應’和‘抵消效應’,要為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普惠表現為以人民為中心,‘十三五’時期我國減税降費措施涉及增值税、企業社保繳費、個人所得税和小微企業的企業所得税等,貨幣政策注重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和健全貸款風險分擔機制等,具有普惠性特徵。‘十四五’時期仍要保證政策的普惠性,以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為背景,關注社會熱點,回應社會關切。同時要靈活地對政策進行搭配協調,使財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在調控宏觀經濟時形成合力,通過靈活創新地運用政策提高政策實施效率,減少政策時滯。”樊勇進一步解釋道。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6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2 字。

轉載請註明: 建立現代財税金融體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