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佈《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提出了“碳達峯十大行動”,在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方面,提及電力、氫能、天然氣等多種能源路線和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重型貨運車輛、船舶、機場等多種交通場景。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
10月26日,國務院發佈《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提出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
具體措施包括,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佔比,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推廣電力、氫燃料、液化天然氣動力重型貨運車輛。提升鐵路系統電氣化水平。加快老舊船舶更新改造,發展電動、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深入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因地制宜開展沿海、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示範應用。提升機場運行電動化智能化水平,發展新能源航空器。
方案對此設定的目標為,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週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國家鐵路單位換算週轉量綜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陸路交通運輸石油消費力爭2030年前達到峯值。
新能源在乘用車領域普及速度顯著。據中汽協數據,9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已接近20%,達到19.5%。這成為市場增速加快的重要標誌點。
與此同時,新能源乘用車的替代效應正在逐步顯現。據乘聯會數據,9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3.4萬輛,同比增長202.1%,環比增33.2%。1-9月新能源車零售181.8萬輛,同比增長203.1%。而放眼整個乘用車市場,9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58.2萬輛,同比下降17.3%。
乘聯會認為,新能源乘用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徵,實現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並拉動車市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
方案中提及的氫能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之一,不過當前氫能汽車進展尚且緩慢。氫能產業鏈上下游較長,且整體成本較高,業內普遍預計十年後氫燃料電池車成本才能與燃油車持平。
目前氫能應用場景多集中在公交車、環衞車等商用車領域,部分地區推出示範項目。國內氫能發展領先的佛山市南海區定下目標,計劃在2024年市政氫車比例實現100%,2023年起,南海中心城區不允許傳統燃油市政工程車輛以及傳統燃油物流車進入開展工程業務。今日深圳首條氫能公交示範線也於10月20日在龍崗區正式開通。此外,氫能重卡作為可行的應用場景被業內關注。
國內採用“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氫能產業發展。今年9月,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首批試點落定,京津冀、上海、廣東三個城市羣入選。根據公開信息,首批入選的三個城市羣擬在四年示範期內推廣約2.03萬輛氫燃料電池車。這一目標規模接近2020年末中國氫燃料電池車總保有量的三倍。
提出碳達峯十大行動
運輸裝備低碳轉型只是《方案》涉及的具體內容之一,縱觀全篇,《方案》提出“碳達峯十大行動”,分別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峯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峯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峯行動。
《方案》提出主要目標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峯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峯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峯行動方面,《方案》提出科學合理確定有序達峯目標、因地制宜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上下聯動制定地方達峯方案、組織開展碳達峯試點建設四方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