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四大板塊提升行業首位度 水發集團這樣做強做優做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濟南報道
從一無所有中艱難起步,實現持續跨越式發展,營收、利潤、資產三項指標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99%、133%、61%,目前擁有近1600億元資產、3萬名員工、3家主板上市公司。水發集團成立12年來的發展歷程,正是“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真實寫照。
水發集團這樣的發展速度是如何做到的?12月6日,“國企改革看山東”主題採訪活動記者團一行來到水發集團,瞭解水發集團飛速發展背後的故事。
2020年,水發集團克服疫情影響逆勢大幅增長,實現營業收入452億元,同比增長112%;淨利潤9.9億元,同比增長61%;資產總額1418億元,同比增長32%;營收、利潤增長顯著高於資產增長,連續兩年獲省屬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
今年1-10月份,水發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50億元,同比增長136%,保持倍增之勢;淨利潤6.8億元,同比增長71%,繼續大幅增長。
主攻四大業務板塊 深挖細分打造單項冠軍企業
起步之初,水發集團主要承擔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水利建設是典型的公益性產業,具有投資大、週期長、收益低等特點。為了更好地服務水利事業發展,同時實現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集團提出了“公益支撐經營、經營反哺公益”的經營思路,確立了“根植水務、聚焦民生、適度多元”的產業戰略,明確了聚焦“生態、環保、民生”領域的發展方向。
山東是農業大省、資源能源消耗大省,但在農業和環保領域缺乏大型企業集團支撐引領,特別是省屬企業在當時基本還是空白,與國資定位和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很不相稱,同時農業和環保又是國家大力支持的產業,市場前景廣闊,產業層次較低,經營主體散亂,正是產業資本進入的大好時機。基於這些認識,水發集團果斷向現代農業和環境保護產業進軍。經過幾年的努力,集團打造了水務、農業、環保三大省級平台和清潔能源產業集羣,構建起政策支持、前景廣闊、融合共生的產業生態體系,四大業務板塊產業規模均居省內第一、國內前列。
在水務產業,構建了跨區域調水、水源地建設、城鄉供水、水利施工、水利裝備、技術服務等水利全產業鏈,各領域均處省內領先位置,綜合實力位居國內前五,成為山東水利建設絕對主力,業務範圍逐步向全國延伸。先後投資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平原水庫、黃水東調等重大水利工程200多項,水日處理能力1000萬方。
在農業產業,聚焦機構農業、園區農業、規模農業、農品加工等領域,推動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向農業流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組建了山東農業規劃設計院、山東農業產業研究院、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等高層次服務機構,建設了慶雲水發航天農業產業園等國家級農業園區,在國內流轉土地超過800萬畝。
在環保產業,着力發展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危廢處置、大氣治理、再生資源利用、環保裝備、技術服務等環保產業,產業規模位居國內第五。建成省內最大的為危廢處置、汽車拆解和廢鋼鐵加工配送項目,牽頭成立山東省廢鋼鐵協會,打造了山東省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具備年回收加工400萬噸廢鋼鐵、拆解10萬輛汽車能力,位列省內第一。
在清潔能源產業,以國家“碳達峯、碳中和”戰略目標為指引,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水電、生物質發電、城鄉供熱、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產業,積極佈局儲能節能、能源交易、能源裝備、能源技術等領域,打造形成山東最大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羣,清潔能源資產規模670億元,接近省內排名第二的企業兩倍。目前擁有清潔能源發電裝機800萬千瓦,擬開發風光發電項目超過2000萬千瓦,城鄉供熱面積6676萬平方米,日供天然氣800萬立方米。
去年,集團根據各個板塊涉及細分產業眾多的特點,創造性提出了行業首位度引領戰略,從規模、科技、品牌、人才四個維度協同發力,着力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細分產業,着力打造一批細分產業單項冠軍企業。根據這一戰略,集團提出“不符合首位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上,不符合首位度要求的業務加快退出”。
在首位度戰略引領下,集團主業發展更加聚焦,優勢產業發展加速,重組整合力度加大,產業結構逐步優化。首位度引領戰略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水發集團18個細分產業位居國內前十,其中12個國內前三、5個單項冠軍。加快建立有進有退發展機制,去年以來重組整合104户企業,涉及資產超過200億元;調整退出94户企業,一批非主業、非優勢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得以清理。
產出全國1/6的棉花 推動新疆棉規模化智慧種植
在四大業務板塊中,水發集團的一級投資平台公司——水發農業集團是不可不提的“中流砥柱”。水發農業集團主要從事農業投資建設、市場運營管理、技術研發推廣、農資農機銷售等服務。水發集團營收之所以持續倍增,水發農業集團是重要支撐,去年該企業提供了集團營收增量的45%,今年1-10月份更是達到52%。
水發農業集團成立後,提出了“深耕新疆、廣拓內蒙、佈局全國、走向世界”和“穩棉、擴糧、增牧、強果蔬”的產業佈局,構建了以土地開發運營,棉花收購加工銷售,糧食收儲銷售,畜牧養殖屠宰,設施農業,精深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循環經濟、農田水利、現代市場物流、農業休閒旅遊等農業相關產業配套的產業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水發農業集團抓住機遇,於2019年先後控股兵團五師旗下昊星農發集團和兵團二師旗下5家軋花廠,大力開展與央企和地方民企軋花廠的合作。截至目前,水發集團自有及合作經營軋花廠53座,輻射棉花種植土地200餘萬畝,去年收購銷售皮棉94萬噸,佔全國棉花總產量的六分之一。
為提升棉花品質和產量,集團不斷加強科技投入,提升管理效能。一是成立水發農業集團朱玉賢院士工作站和棉花創新研究院,大力開展棉花良種的育繁與推廣,培育適合新疆種植的優勢品種。二是加強科技手段植入,全面推廣和運用GPS監控定位、無人機、膜下滴灌、測土配方等先進技術,有效提高種植效率。三是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實現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四是建立“分級、分垛、分軋”機制,強化棉花質量意識和責任,全面推動棉花產業優質、高產、高效發展。
在水發集團控股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所承擔的“新疆棉花種植智慧化管理研究示範項目”建設中,主要針對棉花種植,創新性地研究了水肥一體智能灌溉技術、作物生長期識別技術、病蟲害預測預報技術,搭建了棉花智慧種植管理服務平台,研發了水肥一體智能裝備,在南疆喀什地區選擇了3000畝棉田,建設種植智慧化管理研究示範基地進行了示範應用與推廣。初步實現了棉花灌溉和施肥的科學化、精準化和無人化,在節水、節肥、增產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與對照田相比對照,智慧種植模式實現節水21%、節肥23%、節約病蟲害防治成本21元/畝,畝均增產7.1%,通過節本增產,累計增加綜合效益309-359元/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該成果通過專家評價,在棉花智慧種植精準控制技術與設備研發方面達到同類研究的國內領先水平。
截至2021年10月底,水發農業集團資產規模24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1%;營業收入20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00%;淨利潤2.3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6%;上繳税金1.56億元。躋身中國農業500強,位列123位。
經過12年的發展,水發集團走出了具有水發特色的國企改革之路。秉承“市場為本、活力為要、效率為先、創新為魂”的原則,水發集團針對國企改革痛點,聚焦提升活力效率,創造性實施以多元持股、自主運營、終端反饋、總部賦能為核心的改革模式,打造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國企。水發集團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目前混改企業户數佔比87%、資產佔比84%,形成資本融合、優勢互補、聯合創業的新格局。堅持以自主運營為關鍵,着力構建面向市場新機制,在權責配置上向一線傾斜,使最基層的企業對市場作出快速反應。積極鼓勵內部競爭,建立企業之間“賽馬”機制。
通過深化改革,活力、效率成為水發集團發展最重要的支撐因素,也成為集團的鮮明特色和靚麗名片。站在中國企業500強的新起點,水發集團提出了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新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水發集團提出要不斷提升“五個力”,即不斷提升價值創造力、創新引領力、品牌影響力、國際競爭力、文化凝聚力。在提升價值創造力方面,水發集團提出要堅定不移做優做強做大,切實強化質量效益理念,在優化產業產品結構上下功夫,在提高運營管理水平上做文章,在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上出實招,在履行社會責任擔當上做表率,讓各方利益相關者更多享受集團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