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炒鞋”再次衝上熱搜,引發熱議。不過,這次的主角不再是“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而是“李寧”、“安踏”等國產品牌。
“原價一千五,炒到四萬八,暴漲31倍!”據報道,在得物APP上搜索發現,就能看到國產球鞋的爆款漲價、缺貨的消息。
相關話題更是屢屢登上熱搜,讓不少消費者感嘆:“感興趣的國產鞋都買不起了!”
“原價1500,炒到49999”
據多位網友反映,4月以來,李寧、安踏等國貨品牌線下店人流量顯著增加,有的甚至需要排隊進店。網友吐槽:想買個鞋不是斷碼就是壓根沒貨。
而從線上相關售賣球鞋的平台則發現,一款安踏哆啦A夢聯名鞋,發售價格顯示是499元,但現在的售賣價格卻是3699元,足足漲了3000多。
又比如李寧韋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0碼的售價為10889元,相比發售價1699元漲了近6.4倍。
在得物App上,以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為例,頁面顯示僅有42碼,付款後6天內到貨,售價竟高達49999元。而該鞋參考發售價僅1499元,漲幅達33倍。
李寧和安踏體育近期股價一路向上。截至4月1日收盤,李寧報每股51.65港元,漲2.28%,總市值達1286億港元;安踏體育港股每股報130.6港元,漲3%,總市值達3531億港元。
天價鞋的秘密 真相究竟如何?
在諸多炒鞋新聞中,一個APP進入大家視線:得物。
有網友直言不諱地表示:都説了是得物上的價格,那很正常啊,那本來就是一個炒鞋的地方。
公開資料顯示,得物於2015年孵化於虎撲論壇,2017年8月,虎撲旗下的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推出“毒”APP。2020年1月1日,“毒”App更名為得物。
2018年,在王思聰等大佬推薦下,得物被大眾所知。之後站上潮鞋風口迅速圈粉,一度成為Sneaker和運動潮人聖地。
對於此次交易平台上出現天價球鞋的情況,得物App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球鞋品牌方每年會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推出少數全球限量商品,市場價格會有不同。但這次異常波動已經引起平台重視,也進行了及時處理。
相關負責人稱,經核查,此次網傳圖中涉及的三款球鞋,價格均為平台賣家個人所設定,且在賣家設定的價格下並無買家成交或極少有買家成交。目前,針對這三款中賣家所標價格波動過大的球鞋,已進行禁售處理。
得物APP從小眾球鞋市場到成為國內潮鞋最大的討論和交易平台,離不開前幾年的炒鞋熱。2018年有句流行話:中年人炒股,年輕人炒鞋。2020年年初改名後,得物開始重點發力潮流全品類,從品類和模式上進一步擴充。但主要針對的消費主體還是年輕人。
得物也宣稱將打造亞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鑑別場景,但其也因為鑑別、售後等問題一直詬病不斷。
2020年6月29日,中消協公佈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特別提及得物,其在監測期內共被搜索到8735條相關負面信息,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鑑定費、優惠券等問題。當時,微博上“中消協點名得物APP”話題,閲讀量高達1.2億,其中的產品假冒偽劣問題最受網友關注。
更早的2019年10月,在炒鞋市場瘋狂數月後,央行上海分行發文《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並且點名批評了10餘個炒鞋平台。彼時,還未更名為得物的毒APP排在首位。
部分炒鞋者涉嫌價格違法
甚至涉嫌詐騙犯罪
球鞋博主馬克表示,這裏有一份網傳炒鞋操盤路徑圖:球鞋發售後,有大資金入局,也會有散户收貨;大批量收購、囤貨後再去平台抬價到足夠收益的價錢出貨。社交平台上類似莊家的人並不少,他們有着自己的一套賺錢方式。
馬克:都是在一些社交平台,或者專門的球鞋平台,類似莊家的人説自己通過炒鞋賺了多少錢,你們可以很低門檻來做。建個羣其實都是散户集中起來的球鞋羣,集資來抬價,操控市場價格。
對此,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嶽屾山認為,消費者如果只是聽説炒鞋可以賺錢就盲目入場,很可能面臨很大風險。
嶽屾山稱,其實這就有點像擊鼓傳花,價格不斷炒上去,但到了頂點或者鞋大量進入,這個泡沫戳破了的時候,一定是有接盤的。接盤的這些參與者或者消費者可能就像割韭菜一樣一茬一茬割掉了。利用市場行情超過了商品價值本身的這種議價行為去炒作商品,其實風險非常大。
因為這種炒作行為而導致很多普通人上當受騙或者遭受損失,對於品牌或整個行業都不是一個好事。“參與者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別人説炒鞋掙了一輛車錢,這些可能只是江湖傳説並不是真實發生的。即使是真實發生,這個人掙錢的背後可能是損失很多錢的人捧出來的一個神話。”嶽屾山認為。
嶽屾山表示,炒鞋可能涉嫌多項違法,需要相關部門出手監管。
嶽屾山:比如幾家大的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是違反《價格法》的行為;或者誘騙消費者、其他經營者跟他進行交易可能都屬於一種價格違法的行為。另外,可能會涉及到大量的資金,可能也會存在比如像洗錢這種違法犯罪行為,或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
生產廠家要做好產量控制,同時市場監管部門要提高警惕及時給予關注。“要看一看是否存在價格違法行為、是否存在市場虛假宣傳的行為、是否存在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及時進行打擊。”嶽屾山説。
人民網評論
消費愛國心炒鞋,邪氣必須狠剎!
“原價一千五,炒到四萬八,暴漲31倍!”據報道,這陣子,隨便刷刷微博和朋友圈,就能看到國產球鞋的爆款漲價、缺貨的消息。以至於不少消費者感嘆:“感興趣的國產鞋都買不起了!”讓人讀出了無奈和不滿之情。
應該説,炒鞋只要在法律框架內行事,並非不可。但是,如果把這股來勢洶洶的炒鞋風,視為單純的市場現象,那就太“天真無邪”了。
有個背景不能不提。近日,由於一些跨國企業無理粗暴抵制新疆棉花,遭到廣大愛國網友譴責,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此受到市場冷遇。廣大網友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品牌。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炒鞋客“捕捉”到了商機,彷彿聞到了“血腥”,趁機轉戰國產球鞋市場,興風作浪。
炒鞋客在商言商沒有錯,但是不能為了大發橫財,就扔掉了倫理,突破了底線。這種無底線炒鞋,不僅導致國產球鞋價格飆升,特別是一些爆款鞋出現了一鞋難求的現象,消費者要麼買不起,要麼買不到;還傷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愛國情懷。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説是在消費廣大消費者的愛國心。
如此炒鞋,只有炒鞋客是贏家,輸家卻有很多。一個是欲哭無淚的消費者,特別是那些懷有愛國熱忱的普通網友,本來一腔熱情支持國貨卻被炒鞋客薅羊毛,乃至當“韭菜”割。另一個是經銷商,正如報道所稱,“鞋販子奔向國產品牌,買斷尺碼、配色,市場價慢慢就是他們説了算了,和經銷商沒關係,和品牌商更沒關係。”再一個是國產鞋行業,通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的價格升到畸形地步,脱離了國產球鞋的真實價位,最終傷害整個行業。
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 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温。 生產廠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辦法,比如隨機應變增加供應量等。 此外,經銷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發力,壓縮炒鞋客“作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