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三十而立的蘇寧正經歷着一次“傷筋動骨”的大考。一手創辦蘇寧的張近東為了拯救這家大型零售公司,正眼睜睜看着自己的股權被不斷稀釋,進而公司進入“無控股股東”的狀態。
7月5日晚,蘇寧易購(002024.SZ)發佈一系列公告,宣佈終止深圳國際對蘇寧易購股權的潛在收購事項。同時,江蘇省與南京市國資聯合阿里巴巴、海爾、美的、TCL、小米等成立的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將獲得蘇寧易購16.96%股權,基金總規模為88.3億元人民幣。
隨着新基金入股消息塵埃落定,7月6日上午蘇寧易購復牌,股價迅速拉至漲停,報6.15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蘇寧易購的大股東將變成: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持股20.35%、淘寶中國持股19.99%、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持股16.96%、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持股5.59%。
協議轉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不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雖然股權分佈圖顯示,張近東還保有20%以上的持股比例,略高於淘寶中國的19.99%,但由於阿里巴巴通過新新零售二期基金間接持股蘇寧,加上淘寶中國對蘇寧的持股比例,阿里所持有的股權很有可能已超過了張近東。鑑於公告未透露阿里巴巴對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的持股比例,這一部分數據還無法詳細計算。
蘇寧易購在今年以來已數次在股東層面進行股權轉讓,尋找資金入股,最終深國際沒能成為“白衣騎士”,而是阿里、江蘇國資等老朋友對蘇寧伸出了援手。
競爭殘酷的中國電商和零售江湖中,作為曾經的“霸主”和重資產企業的代表,蘇寧有過春風得意之時,也歷經大刀闊斧地改革。
新股東帶來的百億資金或許能緩解蘇寧的短期資金鍊壓力,但要想真正化解危機、扭轉困局,同時應對與京東、淘寶、拼多多甚至國美的混戰,張近東和蘇寧依然有一場硬仗要打。
十年轉型路
創立於1990年的蘇寧是中國最早的家電零售商之一,其從一家空調專營店起家,在2000年代一躍成為中國家電市場的“實體零售之王”。
那是淘寶、京東尚未崛起的時代,線上零售的概念還未風靡,中國家電零售市場上演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美蘇爭霸”——國美與蘇寧激烈爭奪着“家電零售第一”的名號。未料,2008年國美掌舵者黃光裕入獄,蘇寧趁勢一騎絕塵,將國美遠遠甩在身後,開啓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張近東很早便制定了戰略轉型決策。2010年起,蘇寧確立了轉型為線上線下融合的O2O電商的目標。2011年,張近東提出要“再造蘇寧”,計劃利用十年時間將蘇寧易購打造成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50%的電商行業第一。當時,阿里巴巴及京東還未上市,但時代的東風已吹向了電子商務,張近東想為蘇寧找到一條線上發展之路。
蘇寧通過更名向外界昭示了這一切。2013年,還是“蘇寧電器”的蘇寧公司宣佈更名為“蘇寧雲商”,理由是“由於企業經營形態的變化”而更名。這樣的動作背後,顯露出蘇寧發展線上渠道的決心,也表明張近東希望從零售主業出發,不斷開拓蘇寧集團的業務版圖。
蘇寧雲商正是如今蘇寧易購的前身。同在2013年,蘇寧的電商業務開啓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戰略,即O2O模式的電商。接下來的幾年中,蘇寧將過去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兩個品牌、兩套運營體系,融合成一個公司、一套系統、兩個窗口(蘇寧雲商和線下店),實行統一定價。
對蘇寧而言,線下資源與供應鏈是其在家電零售賣場時代沉澱下來的優勢,公司高層希望在保住線下實體門店優勢的情況下,拓展線上零售渠道,挖掘更多、更便宜的流量。
但在互聯網電商的戰爭中,流量永遠是最稀缺的資源。按照張近東的設想,“沃爾瑪+亞馬遜”的混合體是蘇寧的理想形態,但在線上與線下融合的過程中,蘇寧不僅要面對公司管理層重組、業務重新分配的問題,更要迎合互聯網“燒錢”式的玩法。這對線上經驗薄弱的家電零售企業來説顯然難以一蹴而就。
接下來的幾年,蘇寧易購沒有如張近東所願達成每年50%的複合增長率,反而被迫捲進阿里、京東帶頭髮起的補貼戰中。在“電商造節”的熱潮中,淘寶帶火了雙11、京東打響了618,蘇寧易購也不得不接招,頻繁挑起價格戰。
事實上,蘇寧易購“家電零售第一”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佈的《2020年中國家電行業上半年度報告》顯示,蘇寧以23.9%的市場份額位居家電市場第一位;京東、天貓分別以17.2%及10.3%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二和第三位。
問題在於,僅靠家電品類領先無法佔據更多市場份額。蘇寧先後跟隨市場風口嘗試了補貼、拼團、生鮮等熱門玩法,但始終沒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電商模式,且在商品豐富度、物流建設等方面一直與淘寶、京東電商存在差距。
2020年,蘇寧打出了“J-10%”的口號,承諾蘇寧的價格一定低於京東。但在市場看來,這樣的舉措不過是一次“依葫蘆畫瓢”——蘇寧試圖將京東作為對標的競爭對手,可對方卻早已過了擴張階段,正在消費電子品類、構建龐大物流體系等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在夾縫中生存
理論上來看,蘇寧推出的這套“線上線下一體化”策略是最適合其業務發展的打法:線下門店優勢外加長期深耕供應鏈獲得的豐富經驗,可以為線上銷售奠定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蘇寧提出“線上線下一體化”概念時,阿里巴巴還未提出新零售的策略。從戰略部署上看,蘇寧的轉型走在了前面。
但實際結果是,線上線下難融合,營收增長的同時,利潤卻受到擠壓。2013年,雖然蘇寧易購營收突破了千億關口,同比增長7.05%達到1052.92億元,但淨利潤同比降低了86.11%,僅有3.72億元。在這背後,有移動互聯網普及過程中,線上價格總是低於線下的固有印象帶來的“同價難”困境,也有蘇寧易購自身資產過重、難以融入互聯網輕模式的問題。
2015年橫空出世的拼多多,進一步殘酷地擠壓了蘇寧的線上流量。2015年之前,蘇寧易購還是中國電商排名第三的平台,但拼多多通過拼團模式快速獲取流量,這對阿里、京東、蘇寧都構成了威脅,尤其是位於三者之末的蘇寧易購再沒能擠進電商前三的位置。
也是從這時起,蘇寧開始“另闢蹊徑”,走向了“買買買”的多元化發展道路。
2014年起,蘇寧相繼收購了天天快遞、PPTV、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萬達百貨、家樂福等資產,還曾豪擲200億元借給恆大救急。據不同媒體的統計,2014年以來,蘇寧在上市公司層面的支出超過了400億元。
在蘇寧的設想中,以零售為核心的佈局是打造一艘“航空母艦”的必備條件。因此,蘇寧通過併購、投資,發展出了“八大板塊”的多元業態:蘇寧易購、蘇寧物流、蘇寧金融、蘇寧科技、蘇寧置業、蘇寧文創、蘇寧體育、蘇寧投資。
然而由於主營零售業務不具優勢,豪擲千金投資周邊業態的做法沒能成為“大船”的基石,卻造成了賬面上難以抹去的高額支出,過於重資產的運營方式也讓蘇寧業績持續承壓。
2018年,蘇寧在門店上加重投入,新開門店8122家,截至當年底合計擁有自營門店及零售雲加盟店面11064家,跨入“萬店時代”。同一年,蘇寧提出了“一大兩小多專”的智慧零售概念,試圖把蘇寧小店、蘇寧零售雲作為線下流量的“排頭兵”,蘇寧易購作為線上流量的入口,再和收購而來的萬達百貨進行聯動,形成全線佈局。
也是這一年,蘇寧易購營收突破2000億元,淨利潤破百億,達到過去十年來最高水平。可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在這一年依然為負。蘇寧高層曾經最為看好的小店業務,由於模式重、便利店賽道過於擁擠、難盈利等問題,僅半年就虧損近3億元、債務高達6.5億元,並於2018年10月被移出了報表。
一時間,蘇寧新業務難獨立,老業務增長緩慢,儘管勇於嘗試卻一直處在難以達標的尷尬階段,加上投資併購帶來的資金壓力,最終促成了蘇寧在2020年底爆發的債務問題。
“該關的關,該砍的砍”
該賣的都賣了。
2020年12月10日晚間,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變更信息顯示,蘇寧控股集團股東張近東、張康陽及南京潤賢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已將公司全部股權出質給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
一時間,“蘇寧賣身淘寶”的市場傳聞層出不窮。雖然蘇寧官方出面解釋此次股權質押是正常的商業合作,但自2017年起,蘇寧分三次變賣具有增長空間的阿里股票以撫平賬目支出的做法,已透露出公司盈利困難、難以維持其淨利潤正向的困境。
2021年2月26日晚間,蘇寧易購公佈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預計2020年營業總收入為2584億元,同比減少4%;歸母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額39.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39.75%。
蘇寧易購提到,去年四季度,公司對於包括天天快遞、百貨、母嬰、商超等各項業務所形成的長期資產進行了資產減值測試和計提減值準備;對於投資參股公司的業務發展規劃進行審慎評估,帶來一部分長期投資對應的投資損失,前述合計預計對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影響額約為20億元。
這樣的頹態延續到了今年上半年。蘇寧在7月5日晚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虧損25億元-32億元,公告提到,公司遇到階段性的挑戰和困難,二季度銷售收入預計同比下滑超過30%,帶來毛利額同比較大下滑。此外,報告期內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預計影響金額約15億元,主要包括珠海普易物流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收購公司物流資產公司和債券回購帶來的影響。
2020年起,蘇寧易購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變賣資產的道路。這樣的動作在今年年初的新春會議上被張近東解釋成“主動做減法、收縮戰線”。張近東表示,蘇寧要將有限的資源和精力集中在確定的、看得到價值的事情上,而針對不在零售主賽道的,就要主動做減法、收縮戰線,該關的關,該砍的砍”。
蘇寧的資金困境令其關停了與零售主業無關的業態,從業務結構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八大板塊的業務佈局成為過去,蘇寧在屢戰屢敗後被迫“瘦身”——多方嘗試的新業態難盈利,主營業務在巨頭的夾縫中艱難生存,迫使蘇寧選擇“混改”轉身,引入具有物流與地方資源的江蘇國資。
聚焦零售主業
雖然股權賣了,蘇寧整體的線上線下策略其實在緩步前進。
根據財報,2020年蘇寧易購線上平台商品銷售規模2903.35億元,同比增長21.60%,線上銷售規模佔比近70%。2020年底蘇寧成立新公司、引入戰略投資的雲網萬店也在去年四季度達成了銷售規模同比增長33.61%的成績。
大刀闊斧的砍業務後,蘇寧在今年一季度短暫地迎來了一個季度的扭虧為盈:根據蘇寧易購在4月29日發佈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一眾業務的出售與國資入股後,該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540.0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56億元,並在銷售、財務、管理等費用上均有所下降。只是,由於股權和債權回購等問題,蘇寧沒能延續一季度的態勢,上半年依然遭遇重大虧損。
經歷了轉型與不得不妥協的資產變賣,蘇寧似乎已找準並堅定了自己的定位:堅持零售主業,圍繞智慧零售開展線下線下聯動的更深度融合。
從目前的零售佈局來看,在線下,蘇寧易購網絡覆蓋全國,擁有蘇寧廣場、蘇寧家樂福社區中心、蘇寧百貨、蘇寧零售雲、蘇寧極物等各類門店;在線上,蘇寧易購有自營、天貓旗艦店及視頻類的跨平台運營業務。
深國際雖然沒能成功進入蘇寧的股權結構,但對蘇寧來説,與深國際洽談最重要的意義顯現在港澳大灣區的物流資源嫁接。根據深國際的官方介紹,其物流倉儲業務佈局已覆蓋全國熱點經濟區域和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在深圳乃至華南地區尤其擁有領先優勢。蘇寧要實現全場景零售的目標,供應鏈及物流上的資源必不可少,甚至可以説是多多益善。
而江蘇國資牽頭的兩期新新零售基金,其目的也是為了幫助蘇寧易購的主營零售業務更良性健康的發展。
阿里巴巴是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變量。或許是為了避免阿里奪權的情況,蘇寧在公告中提到,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對外不具有代表權,由普通合夥人吉力達投資執行合夥事務,同時全體有限合夥人授權普通合夥人吉力達投資決定合夥企業投資事宜——這樣的情況避免了阿里通過新新零售二期掌握蘇寧表決權的情況發生。但生意場上無朋友,阿里未來究竟將扮演蘇寧“白衣騎士”的角色,還是在股權上剝離張近東父子的主導權,這一切還未可知。
國資入股後,市場對蘇寧的態度頗為樂觀。普遍觀點認為,新股東的加入有助於蘇寧以往戰略的推進,也能促使公司架構進行更規範的改革。總體而言,多次股權稀釋後,張近東父子的主導權雖然受到影響,但從蘇寧全集團對零售主業的佈局和發展來看,這樣的改變其實意味着更強大的資方及新鮮血液的注入。
而關於未來的新故事如何述説,智慧零售的下一步是什麼,國家隊的身份又會為這家老牌零售商帶來哪些轉變等問題,蘇寧只能靠主營業務蘇寧易購用更好的市場表現來回答。(來源:界面新聞? 林北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