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外資控股券商到位!大和、星展證券手握牌照,券業硝煙再起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雷晨
券業江湖格局重塑的時代來臨。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最新信息顯示,6月10日,大和證券(中國)正式獲得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標誌其可以正式對外開展業務,業務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投資銀行牌照的日資證券公司,大和證券(中國)是不是攪動國內券業一池春水的又一條鮎魚?
日前,大和證券(中國)董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將緊緊圍繞“跨境+聚焦”(聚焦機構客户和消費、醫療、高端製造等重點行業)這兩大特色來開展業務,特別是在為客户提供跨境資產配置等業務上發揮自身優勢。
不單單是大和證券(中國),一週前,星展集團也宣佈,其合資證券公司——星展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星展證券)同樣獲得證監會放行,可正式對外開展業務。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目前,證監會已核准批覆8家外資控股券商,其中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是外資股東通過提高持股比例實現控股,新設立的外資控股券商包括星展證券、大和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此外,還有外資券商正排隊等待進入中國市場。
在業內看來,外資券商在中國本土化進程中,仍有資本金不足、客户基礎薄弱等困難需克服,但他們在合規意識、創新業務能力和經營管理模式等方面,擁有長期而豐富的經驗,有望在國內產生“鯰魚效應”,倒逼整個行業轉型升級。
外資控股券商隊伍壯大
從申請至展業,大和證券(中國)歷時不到21個月。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9月24日,該公司設立申請被證監會接收;2020年8月底,證監會核准設立;同年12月18日,該公司正式獲得營業執照。
天眼查顯示,目前,大和證券(中國)公司董事長為冼楚平,法定代表人為總經理耿欣。股權結構方面,該公司三位股東分別為株式會社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持股比例51%)、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持股比例33%)、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6%)。
其日方股東株式會社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創立於1902年,總部位於東京,是日本五大證券公司中唯一一家集經紀業務和網上銀行業務於一體的證券公司。大和證券集團於1983年首次進入中國內地,相繼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並積極參與境內多個企業H股的IPO。
近日,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中田誠司社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的發展潛力毋庸置疑,證券行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大和證券集團將繼續發揮其全球人才及網絡優勢,以“跨境”業務為內核,擴大在中國的投融資服務與交易併購等業務。
時代週報記者從大和證券(中國)方面獲悉,該公司在國內當前的在職人員將近一百名。
如此規模在同行之中並不算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從有數據可查的129家證券公司(包含子公司)從業人員數量來看,低於100人的有5家,包括華信證券、金通證券、甬證資管、高盛高華證券和安信資管,人數分別為1、6、38、71和94人。
此外,時代週報記者瀏覽招聘網站發現,大和證券(中國)正在“招兵買馬”,鎖定招聘清算崗、交易員、審計經理、法務經理等多個職位。
大和證券(中國)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人員配置已經能夠滿足公司展業初期的需求。不過,根據公司展業後的發展規劃,需要不斷的優化和補充人員配置,會繼續通過多種渠道招聘優秀人才。”
京師律所刑事訴訟法律事務部主任張立文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以大和證券為典型代表的外資證券公司進入中國,是中國投資銀行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目前證監會核准批覆的外資控股券商數量已有8家,而排隊等待進入中國市場的外來資本比比皆是。證監會4月27日信息顯示,法國巴黎銀行遞交的《證券公司設立審批》材料被接收,後者為歐洲頭部全球性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此外,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美國華平投資擬設立的券商正在審查過程中。
張立文認為,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的投行業務起步較晚。現在正逢IPO註冊制伊始,外資投行進入後,必將促進我國上市保薦工作規範化,從而優化和提高上市公司實質質量,這是與註冊制相匹配的利好趨勢。從保薦到上市整個過程將出現優勝劣汰的市場選擇,這對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兼併重組時代不會太遠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王赤坤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經過多年發展,本土證券公司已呈現高度市場化,但市場靈活性稍顯不足。而外資證券運營較國內券商成熟,運營優勢明顯。外資券商的進入,必然改變行業競爭格局。
為落實新證券法、完善證券公司股權監管,3月19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的決定》,以及《關於修改的決定》,自2021年4月18日起施行。
對此,王赤坤錶示,監管對股東機構和股東背景做出調整,意味着證券公司的設立和變更批准放寬。政策調整+市場需要降低證券公司的准入門檻,將推動行業變革。
王赤坤指出,我國券商行業已經整體進入成熟階段,行業發展紅利消失。由於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和資本市場的高偶發性,券商行業是需要高度靈活、高頻高強變更的行業。
“同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會隨時改變券商優勢,如果不能抓住變革,躺贏的券商優勢很快就消失。”王赤坤錶示,一些地方國資實控的券商資金實力、人才吸引、市場靈活度等方面沒有優勢,可能率先不適應,部分券商甚至可能被淘汰。
伴隨着證券行業競爭的加劇,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證監會5月28日公佈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
對納入白名單的公司,證監會不僅大幅簡化其監管意見書獲取流程,同時規定僅白名單企業可申請創新試點業務。此外,後續證監會也會逐步將更多的監管事項納入管理,將有限的監管資源集中到重點領域。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首批白名單涉及公司29家,不僅包括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等大型券商,以及中航證券、華寶證券等中小券商,還包括了北京高華、高盛高華、瑞銀證券等外資券商。
華福證券研報認為,白名單證券公司在未來行業競爭中將具備更多先發優勢。白名單將直接關係證券公司未來競爭力的培育,有望夯實券商內控合規主體責任,倒逼行業高質量發展。
王赤坤錶示,在行業紅利消失,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大家在有限的存量市場拼殺,此消彼長。單靠運營已經無力推動主營業務增長,券商紛紛在戰略層面展開角逐,多元技術迭代、多元創業和多元併購,“券商行業兼併重組的時代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