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專訪沈逸:好的中美關係,從來都是鬥爭出來的
如何理解當前的中美關係?目前美國在一些熱點問題上的挑釁和施壓,對中國是否產生實質影響?怎麼預判中美關係的走勢?
與輿論中盛行在“演義式”解讀框架下,對中美關係的走勢將呈現“惡化螺旋論”的預判有所不同,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沈逸7月31日接受文匯報記者採訪時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全新的見解。
他認為,造成中美關係緊張的核心問題,是美國政府用三種方法在“搞事”:或者從中國這“剝兩層皮”,讓中國為解決美國國內問題額外付費,或者“轉移矛盾”,將內部矛盾轉移給中國,既能獲得國內政治籌碼,又能避免採取實質性的利益調整行動,或者“投機性遏制”,用一種看上去很厲害但實際上沒有什麼章法的“王八拳”,隨機試探下是否可以賺到什麼更大的便宜。
沈逸表示,現在的中美關係,有點像兩個人在搶一個橘子,看上去矛盾無法解決,其實這兩個人一個真正想要的是橘子皮,一個則只是要的橘子瓤,本質上是可以找到某種解決方案的。“橘子皮”就是美國政府對象徵性意義的需求;而中國需求的“橘子瓤”,是中國自身的發展。換言之,中國要發展經濟,要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會把對抗美國作為主要矛盾,但同時,也不會因此就無條件的求全,對於像關閉總領館這種胡來,中方是會做出堅定的回應的。
至於在一些熱點問題上的挑釁和施壓,美方是否會對中國產生實質影響?
沈逸指出,如果從2018年美方單方面向中國發起貿易限制措施以來,有某種很微妙的發展跡象,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描述為“脱實向虛”,就是從一些能夠立刻帶來短期實體損害的領域,轉向更多的通過某種方式,對中國施加戰略意志和心理方面的影響,“就我個人非常有限的觀察而言,2020年6月國務委員楊潔篪和蓬佩奧在夏威夷會面後,美方採取的很多舉措,無論是關閉中方休斯敦總領事館,還是發表意識形態色彩濃厚的演説,又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舉措,整體感覺,美方對中國的施壓重點,呈現出從某種從實體向意識形態轉型的特徵。”
就中美關係走向,沈逸判斷,當前美國單方面種種惡化中美關係的舉措,正逐漸觸及某種邊界,開始往回調整。
而這正符合當前中美關係的特點,“看上去很緊張,但實際上正在進入某種新的階段,具有顯著的,約束條件下的自穩定特徵。”
那麼,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他認為,“好的中美關係,從來都是鬥爭出來的,因此中國要持續增強戰略博弈的實力與本領,不僅要善於鬥爭,還要敢於鬥爭。事實上美方始終是非常理性的,很多看似非理性的,非典型的動作,本質上都是精心計算之後的實踐,只有迎難而上,才能贏得最終勝利。”
附文字採訪詳版:《專訪沈逸:中美關係將進入動態自穩定的新階段》
視頻:沐多
文字:蘇展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