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年國家“錢袋子”如何發力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財經

  在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一家外媒的記者向財政部部長劉昆提了一個問題:大部分省(區、市)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會比去年慢,但是支出的目標卻增加了。那麼,中央政府對今年全國財政收支情況的判斷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的背景是,在持續多年大規模減税降費的情況下,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那麼,2022年國家“錢袋子”如何發力?

  劉昆的回答顯得信心十足,他並不認為2022年財政“增長放緩”和“支出增加”是個兩難問題。他説,今年地方財政收入預期相對比較低,是考慮了減税降費的因素。同時,中央財政將大幅度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地方收入的減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彌補”。

  作為主管預算工作的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同一場合對上述問題作了補充。他提到兩組數據,一組是“十三五”以來的6年間,我國累計新增減税降費超過8.6萬億元,通過持續減税降費,我國税收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從2016年的17.5%下降到2021年的15.1%。該比值是衡量宏觀税負的主要指標。另一組數據是,目前我國市場主體的總量超過1.5億户,其中2021年新增涉税市場主體1326萬户,同比增長15.9%。

  對比兩組數據,許宏才説,減税降費等政策的落實落地,減輕了上億市場主體的負擔,增強了韌性,為應對困難挑戰、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留住青山,贏得未來。這位財政官員相信,雖然當前收入增長慢、支出壓力大,但是減税降費會促進經濟的增長,帶來後續財政收入的增加。

  面對今年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的財政緊張狀況,中央財政的解決方案是大幅度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這是今年中央預算工作安排的重點之一。

  許宏才介紹,2022年,中央財政增加的轉移支付規模,重點向困難地區、欠發達地區和減税降費減收比較多的地區傾斜。同時,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地方(包括省級財政、市級財政),加強對縣級財力的保障,通過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和實施相關的引導政策,支持地方各級政府落實減税降費措施,支持基層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基層政府運轉這“三保”工作,確保基層財政穩健運行。

  對於中央本級財政來説,則是繼續過“緊日子”,節用裕民。劉昆強調,政府過緊日子不是一個短期的應對措施,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

  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1年年底,中央本級支出連續兩年負增長,中央部門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連年壓減,從2019年的81.07億元減少到2021年的51.87億元,累計下降36%。

  今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捂緊“錢袋子”,把能省的錢省下來,保障機關運行等剛性急需支出;同時,嚴控會議、差旅、培訓、論壇等支出,嚴禁新建擴建政府樓堂館所。通過績效評估,倒逼各單位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讓有限的錢花出最好的效果。

  從中可以看出,財政部門對如今財政的“緊平衡”局面其實早有打算。事實上,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年初的預算相比,超收了48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卻低於預期,市場預計有近1萬億元結餘資金可在2022年使用,這為擴大財政支出提供了堅實支撐。

  這些錢在今年都將適當提前使用。劉昆説,財政政策如何適當靠前發力?實際上就是要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台政策、早落地見效。

  實施更大力度減税降費已成共識。在去年1.1萬億元基礎上,今年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税降費,財政部門期待市場主體會有更多獲得感。

  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特點就是擴大政府有效投資。而政府投資資金的一大重要來源,正是地方政府發行的專項債券。

  為了儘早發揮專項債資金效益,拉動有效投資,財政部去年年底已下達1.46萬億元新增專項債資金,今年1月完成發行4844億元。這些錢將全部用於交通、市政、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領域。

  2022年,財政支出仍將繼續擴大。劉昆表示,今年財政將重點支持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重大戰略、現代農業和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在談及各項支出時,他特別強調,要提高精準度,不撒“胡椒麪”。

  本報北京2月2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