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深圳,記者 丁蓉)訊,2月22日晚,海王生物(000078.SZ)發佈公告稱,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了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這份定增方案經歷一波三折終獲通過,25億元定增中有10億元是用來償還貸款,控股股東海王集團將以人民幣現金方式包攬定增自救。對此,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定增能在短期內改善公司財務狀況,卻難解負債率高企、商譽高懸等長期困局”。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項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於2020年8月,海王生物當月終止了2019年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又遞交了新的定增方案。中國證監會先後兩次就該文件提出反饋意見。這份新的定增方案經1月29日發佈修訂稿後才獲通過。
根據公告,海王生物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低於1.5億元且不超過2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10億元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剩餘金額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控股股東海王集團,將以人民幣現金方式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
海王生物是一家地處深圳的醫療商業流通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報顯示,海王生物的主營業務為醫藥商業流通、醫療器械流通、醫藥製造、保健品和食品,佔營收比例分別為:74.18%、23.69%、1.23%、0.53%。
近年來開啓大手筆併購,海王生物激進的經營方式導致公司負債率高企,商譽高懸。2016年海王生物收購及新設企業19家,2017年又將50家企業收入囊中,2018年再添加34家。瘋狂併購給公司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2019年公司資產負債率達到80.93%。根據2020年三季報,海王生物商譽高達30.76億元。
而2020年末達摩克里斯之劍落下,海王生物業績大幅滑坡,這其中原因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外,計提商譽減值就是主要原因。根據海王生物發佈的2020年業績預告,預計歸母淨利潤為負,虧損2.70億元至3.80億元。公司方面表示,公司部分下屬子公司業績同比下降幅度較大,公司對前期收購子公司形成的商譽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預計本期計提的商譽減值額為5.1億元至5.8億元。
分析人士對此指出:“控股股東全額認購上市公司定增表明看好前景,但這次對於海王生物而言,更多是一種自救。隨着定增的實施,海王生物財務狀況有望暫時得到改善,不過公司前期瘋狂併購的苦果還有待消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證監會網站日前公佈的深圳監管局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深圳證監局自2020年7月起對海王生物進行的現場檢查發現,海王生物存在公司治理規範運作不到位、會計核算不規範、內部控制不完善、公司債券存續管理不規範四方面問題,董事長張思民遭監管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