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雄6代不倒,如今開始瞎搞!富可敵國的瓦家幫着打壓華為,腦子瓦特了?
來源:環球人物
突如其來,華為再遭黑手!
11月10日,瑞典5G頻譜將正式拍賣。開拍前夕,瑞典郵電管理局卻硬是搞了個很不靠譜的規定——凡參加競拍的電信企業,不準使用華為等中國設備;正在使用的設備,都必須在2025年初之前更換。
一紙禁令,直接把事做絕。美國《外交》雜誌直言,“瑞典推出的針對華為的限制,是各國中最新、也是強度最大的舉措之一。”
隨着事件發酵,人們發現在瑞典政府背後有一股神秘力量,那就是瓦倫堡家族。
·瓦倫堡家族兩位現任掌門
正所謂“隻手難遮天,一瓦可定國”。
這個標榜“存在,但不可見”的瑞典家族,時至今日已傳承6代。那些赫赫有名的企業——電信巨頭愛立信、機械設備巨頭ABB、製藥集團阿斯利康、飛機和汽車製造商薩博、北歐航空等均由瓦家控股。他們幾乎掌控着瑞典股市1/3的江山,有人調侃:瑞典股市就應該叫瓦市。
瓦家旗下的投資企業,在中國的業務涉及建築、教育、電商、醫藥等諸多產業。沒想到,他們竟然一邊在中國賺錢,一邊在背後“捅”中國企業一刀……
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瓦家的富一代是安德烈·奧斯卡·瓦倫堡。他出生於1816年,年輕時當過海軍,後來經營船運業務,40歲時創立了SEB銀行。
當時,瑞典的銀行很少用儲蓄資金為企業提供融資,而安德烈在早年的航海生涯中到過美國,瞭解了那裏的金融業,由此回國後開創了新的銀行模式。
·安德烈·奧斯卡·瓦倫堡
安德烈去世後,瓦家由他的兩個兒子共同執掌。
老大納特對政治、公益很有興趣,平常除了經營銀行,還給一家報紙寫社論。後來,他乾脆逐漸淡出商界,把擔子全部交到了弟弟馬庫斯肩上。
馬庫斯原本是地方法官,不過十分有商業頭腦,1911年執掌家族銀行後,逐步把業務拓展到工程、電力等許多新興產業。
·馬庫斯·瓦倫堡
納特沒孩子,瓦家的第三代掌門就是馬庫斯的兩個兒子雅各布和小馬庫斯。
這哥倆的接班人地位確定後,沒有立即走馬上任,而是在親爹的安排下,先跟着當時的銀行CEO學了好幾年的業務。直到1927年,雅各布才接管銀行,並通過強有力的收購,為銀行積累了可觀的財富。
他和弟弟攜手帶領家族度過二戰風雲。1946年,小馬庫斯接任銀行CEO。
·雅各布·瓦倫堡
小馬庫斯對兒子馬克寄予厚望,並在1958年將銀行交到他手裏。當時,家族銀行很富裕,但停滯不前。最終在1971年,馬克選擇自殺,據説是因為壓力太大。
此後,本不被小馬庫斯看好的另一個兒子彼得就被推到前台。而彼得恰好趕上股票市場牛氣沖天的好時候,趁機收復了失地,並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他的領導下,家族旗下製藥公司開發出了治療胃潰瘍的藥物,愛立信也在移動電信行業取得了突破。
順風順水的彼得很長壽,退出一線後依舊是家族的大族長,2015年去世,享年88歲。
·彼得·瓦倫堡
如今,瓦家第五代掌門是一對出生於1956年的堂兄弟——彼得的兒子小雅各布,馬克的兒子小小馬庫斯。另外,彼得的次子小彼得也涉足家族企業。
·瓦倫堡家族歷任掌門人
扛過2008年金融風暴的打擊,瓦家旗下企業仍在穩步發展。而第六代成員已經有10多位在家族相關企業或者家族基金會工作。
盤點這個家族的傳承之道,有兩個特點很明顯:一是代際傳承往往是兄弟搭夥,共同或者輪流掌權,但是不分家;二是選擇下一代接班人時擇優錄取,如果幼主不夠經驗,老一代不光安排輔佐者,自己往往也要再送一程。
好生意總在壞運道中做成
瓦家今天能控制那麼多企業,原因之一是不怕風險,喜歡趁低吸納。這是安德烈時代開創的風格,他説過,“好生意總是在壞運道中做成的”。
1896年,受到經濟危機影響,瓦家的銀行業務被拖累。
有個傳説是,當時銀行一度發生擠提,安德烈讓保安拿着幾袋錢故意大搖大擺走進銀行,一下就安了客户的心。這像商戰小説裏抄來的橋段,難辨真偽。
不過,那時他的銀行確實面臨艱難選擇,要麼欠其貸款的企業宣佈破產,要麼銀行設法幫助企業重新站起來。安德烈經常選擇後者,於是慢慢就變成了很多公司的大股東。
·瓦倫堡家族旗下主要企業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蕭條時,瓦家又收購了一批虧損企業。比如,以1瑞典克朗1股買下的阿斯特拉制藥公司,後來發展為北歐最大的製藥公司。再比如,瓦家老對手——瑞典“火柴大王”克努格破產,瓦家趁機收購了他的大部分股票,藉機控制了大量企業。
企業到了瓦家手上,就不會被輕易脱手,即便出了問題,瓦家的策略也是試圖將其救活。比如瓦家的礦用車企業阿特拉斯曾資不抵債,馬庫斯把它低價賣給自己開的新公司,重組後重現生機,如今已發展為行業領先企業。
瓦家控制企業的辦法則是四兩撥千斤。瑞典實行雙重股權制度,A股不流通但有董事會表決權,B股數量雖大卻只對紅利等有表決權。也就是説,只要掌握了A股,便能牢牢地控制住企業。瓦家深諳此道,最經典的一戰是以4%的股權控制了白色家電製造商伊萊克斯。
瓦家選擇企業和行業也比較有眼力。
安德烈的時代,新的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正在取代傳統的瑞典工廠和貿易公司,鐵路也在大量興建。他領導的家族銀行參與這些開發,生意才越做越大。直到現在,瓦家還是喜歡投資包括電信在內的基礎設施項目,後勁足,影響大。
同時,瓦家對新興市場、新興產業也有佈局,早年投資的造紙業、機電業、鐵路業,都是當時的新產業。如今,這個家族對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投入也很大。
懂政治的幕後操盤手
瓦家做的是大生意,當然就離不開和政要搞好關係。這方面,歷代掌門也是深通精髓。
初代掌門安德烈,當年在議會努力運作,才得以設立了斯德哥爾摩第一傢俬人銀行,開創了整個家族的事業。據説在銀行經營不善時,他曾經找來瑞典國王存了一大筆錢,穩定了儲户信心。
二代掌門納特,當過瑞典外交大臣,在一戰期間,曾努力阻止瑞典支持德國。這個判斷很正確,瑞典最終站到了勝利者一方。後來,他還參與了瑞典與英國的商貿協定談判。順便説一句,瓦家出了十來位外交官,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的妻子拉格爾格倫就是瓦家一位外交官的妹妹。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左)與妻子
瑞典在二戰中保持中立,和英國、德國做生意,兩頭得利。瓦家三代掌門也有意無意兩頭下注——
雅各布和納粹德國有往來,其負責的銀行幫助納粹轉移從猶太人手上掠奪的財富,還參與到納粹新佔領區的生意;小馬庫斯則比較同情猶太人,和盟軍接近。
這種策略幫助瓦家在二戰後毫髮無損地繼續發展。而且,二戰中瑞典為加強國防,發展軍工產業,對瓦家控制的軍工企業薩博也給予了很多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瓦家這一代人裏有個名人勞爾,號稱“瑞典辛德勒”。他並不是家族核心成員,經商也並不成功,甚至對家族生意感到無聊,但他以猶太難民的拯救者留名。
·勞爾·瓦倫堡紀念碑
作為瑞典大使館一等秘書,勞爾在1944年前往匈牙利布達佩斯。他通過賄賂蓋世太保等各種方式搭救猶太人,給他們發放特製的“保護通行證”,稱他們為等待遣返的瑞典公民。他租了30幢房子,讓這些所謂的“瑞典猶太人”居住,拯救了上萬猶太人。
1945年1月,勞爾失蹤,瓦家直到2016年才正式宣佈承認他去世。這份救命之恩,為瓦家在猶太人(尤其是美國猶太人)圈子裏賺得了好名聲。
最重要的還是與瑞典政府的合作,這為瓦家帶來了很多好處。
比如,1903年,瓦家控制的電力設備公司遭遇德國同行競爭威脅,掌門馬庫斯希望和對方合作,但沒有談成。他就開始遊説議會,成功説服政府提高了電力設備的進口税,擠掉了德國對手。
和美國纏不清?
瓦家旗下企業在中國發展得都不錯,尤其是愛立信,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中國。此前,瓦家和中國曾有過不少愉快的互動。
其家族主要成員多次訪華,一位成員訪華時曾突發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還留下一段佳話。而中國領導人訪問瑞典時,瓦家也多次參與接待,盡地主之誼。
那麼,現在瓦家怎麼突然變臉了?為什麼當瑞典政府推出不公正的措施時,不但看不到在中國取得很大商業利益的瓦家出來説一句公道話,業內反而傳出了這個家族在幕後推波助瀾的説法?
有一種説法是:因為愛立信。在5G世界,華為和愛立信是競爭對手。
由於美國對華為的無理排斥,為愛立信創造出了發展空間。尤其在美國,今年3月,其5G設備智慧工廠已經投產。但美國並不滿足,聯邦政府出面施壓,要助力美國企業收購愛立信來加快美國的5G技術發展。所以外界猜測,瑞典是為了保自家的愛立信,就幫着美國打壓華為。
華為對這種做法的表態是坦蕩蕩的:“華為在瑞典經營20年來,從未有過任何安全事故。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對瑞典的安全造成任何威脅。排除華為並不能使瑞典的5G網絡更安全,卻將限制競爭與創新。”
説到底,華為只要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就像愛立信在中國得到的機會一樣。這不過分吧?
還有一個説法是,為錢。
美國陸軍與瓦家控制的軍工企業薩博簽署了一項價值8700萬美元(約合5.7億元人民幣)的合同,購買薩博的卡爾·古斯塔夫單兵無後座力炮,準備從2021年開始裝備美國陸軍。以美軍的軍工能力,要向瑞典買武器似乎有點讓人意外。
雖然幾千萬美元可能還不至於對瓦家造成重大影響,但也不排除他們態度的變化與這些軍火生意有關。
中國是開放的,守法經營的外資企業在中國都得到了發展的機會。中國市場的潛力也世人皆知。號稱有全球眼光的瓦倫堡家族,是不是也該摸摸良心,再撥撥算盤,把帳算得更清一些?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環球人物 金台環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