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1家企業上市申報不到百日即終止,“閃退”背後有何“難言之隱”?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財經

6月9日,創業板申報企業ZH公司撤回IPO申請,成為創業板註冊制第89家終止企業。深交所網站顯示,ZH公司的IPO申請在3月16日才獲受理,但僅僅過了85天就已終止,這一“閃退”行為引起我們關注。在梳理創業板申報企業發現,類似ZH公司的IPO申報不到百日即終止企業並不在少數。

涉及11家企業

或與企業僥倖“闖關”及監管相關

經牛牛金融研究中心統計,截至6月15日,創業板註冊制IPO申報獲受理不到百日即已撤回的企業已有11家。其中用時最短企業僅14天即提交撤回申請,在撤回前企業還未收到上市委首輪問詢。而11家企業中,撤回前僅處在已受理企業就有3家,除AN公司以外,其餘7家均未回覆上市委首輪問詢。

事實上,企業IPO並非易事,從企業準備IPO進入上市輔導期,再到輔導備案、驗收通過及上市申報。這一過程往往耗時較久,也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時間與資源進行相關整改,一般企業在撤回前往往會進行1-2輪問詢回覆,因此,企業申報不到百日,且未歷經問詢即撤回這一行為未免“草率”,在這一過程這一類企業是否存在“難言之隱”?

首先,從撤回的時點來看,上述11家企業終止有超過90%與企業存僥倖心理“闖關”及監管政策相關。

根據下表,創業板終止企業最多的月份集中在今年2月,而上述的11家企業同樣有6家是在該月撤回,佔比超過半數,而這都與監管的一紙政策相關。1月29日,證監會頒佈了《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以下簡稱《檢查規定》),其中提到“檢查對象自收到書面通知後十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的,原則上不再對該企業實施現場檢查。”,隨後的1月31日,證監會即披露20家被抽中現場檢查的IPO企業,一時間,被抽中的企業為避開監管現場檢查紛紛開啓撤回,最終抽中企業撤回率達80%。而上述的6家在今年二月份撤回的企業正好都在名單之中。

另一方面則是與企業存僥倖心理“闖關”IPO相關,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曾引發企業申報熱潮,其中2020年7月單月申報企業達到241家,而這當中有部分企業或是存僥倖心理“闖關”IPO。梳理發現,2020年9月及11月共有4家企業終止,而這些企業均有二次申報IPO記錄。其中BJ、JT、AN公司均在2019年披露招股書,當中僅JT公司在同年11月收到證監會對招股書的反饋,但此後再無下文。而ZX公司則在2014年新三板掛牌,2016年4月首次披露招股書,並原定於2017年5月5日上會審核,然而企業卻在臨上會前申請撤材料,主動終止IPO。

其次,從企業自身原因來看,11家企業均因淨利潤規模較小與單一產品/客户依賴導致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部份企業經營業績連年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牛牛研究中心梳理了可能導致企業終止的原因發現,11家企業均存在自身淨利潤規模較小,多數僅達到5千萬元的淨利潤門檻,而扣非後淨利潤低於5千萬元的企業並不在少數,同時部分企業同時存在依賴單一產品或單一客户及供應商問題。而較小的淨利潤規模及客户/產品依賴使得企業抵禦風險能力較弱,部分企業甚至出現業績連續下滑及企業主要產品毛利率為負現象,而小部分企業還涉及到IPO“紅線”的環保問題,及較大的內部控制風險。這同樣是造成企業IPO“閃退”的主因之一。

總而言之,企業自身淨利潤規模較少,業務依賴於單一客户/地區等因素導致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從財務指標來看,多數僅是剛剛到達上市標準。2020年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掀起的IPO申報熱使得部份此前曾申報公司紛紛轉戰創業板,而後監管為提升上市企業質量出台的現場檢查等相關配套政策的實施則是這類企業撤回的誘因,其核心原因仍是企業質量問題。當然,現場檢查發佈後出現的高比例撤回引發監管發話,提到IPO企業不能一撤了之。6月2日監管對今年一月份撤回的過會企業ATK發出了監管函,從行動上表明瞭撤回並不能免責的態度。在這一環境下企業上市申報或將更為審慎,隨意撤回現象將得到整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