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開門紅”,暢通“雙循環”激活新潛能 | 新京報社論
好兆頭不是可以鬆懈的理由,繼續優化供給結構,暢通國內國際市場,方能保證外貿持續“量穩質升”。
4月13日,海關總署公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8.47萬億元,同比增長29.2%。其中,出口達4.61萬億元,增長38.7%;進口達3.86萬億元,增長19.3%。圖片來自新京報網。
文 | 社論
4月13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我國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實現“開門紅”。據統計,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9.2%。其中,出口4.61萬億元,增長38.7%;進口3.86萬億元,增長19.3%;貿易順差7592.9億元,擴大690.6%。
進出口同比增長近三成,雖然有2020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因素,與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相比,今年一季度進出口貿易增幅也相當可觀,增速達20.5%。這表明,雖然受到新冠疫情、貿易摩擦等負面因素衝擊,我國作為全球主要供應商的地位並未動搖,而且有所鞏固。這在為我國全年外貿“量穩質升”奠定良好基調的基礎上,也體現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外貿數據“開門紅”與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密不可分。自去年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以來,我國暢通“雙循環”的各項政策措施有力有效,這在促進國內生產消費穩步復甦的同時,也為對外貿易持續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本質上,外貿數據向好,體現的是我國穩健的經濟基本面。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進出口最引人矚目的一項數據是,貿易順差擴大了將近7倍。從出口的具體構成來看,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超6成。這説明帶動一季度出口出現“井噴”的主要動能並非臨時性需求增加,而是海外正常需求在快速恢復,國際貿易正逐步恢復到正常年份的軌道上,“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無可替代。
那麼,一季度進出口取得“開門紅”的勢頭,在二季度乃至更長時期裏是否還能保持?對此,我們還需保持冷靜,認清形勢,不能鬆勁。
隨着我國及主要貿易伙伴疫苗接種率提高,新冠疫情這個制約國際貿易的最大變數所帶來的風險將逐漸降低。此外,雖然國際貿易摩擦並未顯著減少,但不可控係數也有所降低,國際貿易環境有趨於穩定之勢。這固然都有利於我國進出口貿易保持景氣,但也意味着,一些國家的製造業產能將逐步走強,我國在疫情期間對全球生產發揮的主要替代作用有可能在一定時期趨於弱化。
同時,可見的外部風險依然存在。全球“芯片荒”未來對於我國出口增長最快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汽車可能造成衝擊,這也使得我國進出口面臨一定挑戰。
正所謂“晴天修屋頂,順境做規劃”,接下來,我們還要把經濟增長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不僅要經營好進出口貿易這一駕“馬車”,更重要的要加快促進“雙循環”建設,暢通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練好對外貿易的“內功”。
從這個角度説,外貿進出口“開門紅”固然可喜,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從中發現隱患和問題。這就要求,我國在未來的外貿發展中,要提前主動補齊短板、強化弱項,將外貿風險降至最低。
比如,提高服務貿易在進出口中的佔比,減少糧食和種子的外部依賴,推動大宗商品貿易人民幣結算防範美元風險,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户在國際市場合規採買等等,這都是推進我國外貿“量穩質升”的切實措施。
總之,一季度外貿進出口“開門紅”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經濟保持穩中向好開了一個好頭。但這個好兆頭不是可以鬆懈的理由,繼續優化供給結構,暢通國內國際市場,“開門紅”方能變成“一路長紅”。
編輯:新吾 校對: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