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18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祁豆豆)隨着註冊制改革深入推進,市場估值逐漸趨於合理,“1元退市”的情況日漸增多,將進入常態化,這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也是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市場生態不斷修復的重要體現。
退市新規實施以來,以“1元退市”為主的交易類退市日趨常態化。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已有11家公司觸發終止上市情形,其中有8家公司系股價低於1元(或新規實施前所謂的“低於面值”)而退市,這一數量已達到去年全年的七成。與此同時,股價瀕臨1元的公司數量日漸增多,“1元退市”羣體將不斷擴大。
有監管層人士向記者表示,伴隨註冊制改革試點推行帶來的供求關係變化,常態化退市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市場估值和企業質量之間內在的正向聯動趨勢不斷強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正在改善。
(小標題)“1元退市”公司數量增多
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人民幣1元,觸發“1元退市”指標,*ST宜生、*ST成城於3月16日發佈終止上市公告,成為退市新規下首批沒有退市整理期的“1元退市”股。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天夏退、*ST長城等4家公司先後觸發“1元退市”情形,但因其收盤價連續低於1元的時段跨越了新規施行前後,故按照原規則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而*ST宜生、*ST成城的特殊之處在於,其觸發終止上市標準是在新規施行後,因此不設退市整理期,由上交所根據規則直接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記者注意到,進入2021年,滬深兩市已有11家公司觸發終止上市情形。其中,有8家公司觸發股價低於1元(或低於面值)的退市標準,數量上已達到去年全年的七成;營口港、*ST航通屬於主動申請終止上市;*ST康得則同時觸發財務類退市情形、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從退市進度來看,“1元退市(或面值退市)”公司將於3月份集中進入清理期。在8家公司中,退市剛泰、退市金鈺經過退市整理期後,分別已於3月3日、17日摘牌;天夏退、*ST長城、*ST秋林、退市工新則將於3月中下旬進入退市整理期。
註冊制改革以來,面值退市逐漸成為退市主渠道。退市新規進一步完善交易類退市指標,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1元退市”指標,讓交易類退市更契合現實需求,也讓市場化退市能夠精準發力。上述“1元退市”股,都屬於市場公認的經營不善、治理不規範或者嚴重違法違規的績差公司、問題公司,部分公司還存在股本盲目擴張等情況,缺乏投資價值。
在專家看來,隨着註冊制改革深入推進,市場估值逐漸趨於合理,“1元退市”的情況將日漸增多,進入常態化,這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也是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市場生態不斷修復的重要體現。
(小標題)股價瀕臨1元公司“擴容”
新規發佈以來,績差股、ST股等紛紛下跌,彰顯出退市制度的威懾力和市場的認可度。
據記者統計,截至3月17日收盤,股價低於2元的上市公司共有65家,其中股價低於1.5元的18家,全部為ST股。從2020年業績預告不難看出,僅ST永泰等5家公司預增或扭虧,其餘公司均為首虧或續虧。
當然,也有一些股票逃離了退市區域。春節後一時間,低價股受到市場青睞,部分年初瀕臨1元的股票,最新股價已陸續攀升至2元以上,甚至3元。在公司業績續虧、股價無基本面支撐的情況下,此類低價股炒作風險需要高度警惕。
隨着註冊制改革大踏步邁進,殼公司的價值不斷下降,年初至今多家公司觸發“1元退市”,正是市場生態發生變化的一個縮影。專家直言,交易類退市不同於其他財務類等強制退市情形,在觸及終止上市條件前,已給予投資者充分的交易窗口,交易類退市實質上是投資者自主選擇的一種退市類型,是投資者自身“用腳投票”的結果。退市新規取消退市整理期有一定的制度合理性,有利於進一步提高退市效率。投資者如繼續炒作瀕臨“1元退市”的股票,無異於火中取栗,很可能遭受重大損失。(完)